![胡晓地:政治哲学视域下的《论语》歧义释解论文]()
摘要:《论语》作为孔子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文献,若干章句的理解却充满歧义,影响到对全书整体思想的把握。如果我们尝试从政治哲学层面释读有歧义的内容,既可准确把握编者原意,做出合乎逻辑...
![吴天明:孔丘称“子”现象研究论文]()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摘要:周初的礼制设计,“子”爵是小诸侯的爵位,春秋时代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都被华夏大国贬称为“子”;而华...
![赵东丽: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论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论文]()
摘要:中医药院校《论语》课程的设置,可以实现通识教育的3个主要功能。首先,孔子人格的影响及语言教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从孔子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中,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
![吴博群:《论语》里君子气象的美学内涵论文]()
摘要:作为语录体著作,《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众多弟子的言语和行为,较为集中地展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理论,呈现出高明博厚、气势恢宏的君子气象。作为内在心理诉求的“仁”与作为外在...
![张雅凡:从“侍坐”篇看孔子生命美学之超越性论文]()
摘要“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共有三百九十三字)的一篇文章,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讨论人生的一次场景。面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不同回答,孔子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从...
![陈亚:《论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别论论文]()
国学研究摘要:《论语·里仁》篇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一语,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儒家思想命题。“仁者”与“知者”两语常在“性”“用”以及“功”三个方面表现出明...
![王凤:浅析《论语》中的孝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有关的文字记载来看,“孝”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西周到秦汉,“孝”经过了孔子、孟子、曾子、荀子与《孝经》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逐渐扩...
![谢梦瑶:《论语》君子论之探究论文]()
摘要:作为儒家的最重要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这一概念贯穿始终,可见其地位之重。孔子以“德”诠释君子,君子于是...
![刘强:尽己待人,推己及人——“四书通讲”之忠恕之道论文]()
“四书通讲”(四)夫子传道任何伟大的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无不涉及对形上之“道”的终极追问,也都会面临一个“弘道”和“传道”的问题。作为春秋末期最大的学术思想共同体,孔门或者孔子...
![谢紫冰:实用理性视域下孔子经权思想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醇厚的实用理性精神品质,其内涵的实用性和理性特征是合理解读孔子经权思想的方法论视角。“经”是孔子的行为准则,也是其坚守的道德原则,但并非一味固守...
![孟庆茹:向孔子学习社交智慧论文]()
摘要:《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对社会交往的独到见解与深刻认知,充满着社交智慧,将其概括为擦亮双眼,明于识人;明辨是非,讲究原则;行仁重义,怀忠讲信;懂得礼让,把握分寸;宽恕待人,...
![王培星:从《论语》看君子人格论文]()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蕴含着许多修身智慧,君子不器——崇尚品德;君子如玉——安贫乐道;君子坦荡——乐观超然。孔子重视人品德的养成先于重视知识的思想,对中国士人和...
![赵静:俄罗斯“中国学”的显学——儒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论文]()
摘要:目前中国儒家文化已经在俄罗斯传播千年之久,沙皇彼得一世在18世纪多次派传教士至华,当时清政府响应俄罗斯请求将俄罗斯馆设在北京,从此儒学文化正式向俄罗斯传播,目前儒家文化已...
![田贺:“性与天道”在孔子哲学中的意义——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章的诠释为理路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孔子哲学思想的整体背景解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的真实原因,并尝试还原“性与天道”在孔子哲学中的意义。孔子“述而不作”的态度,表明了“性与天道”不能作为...
![邓舒:重释卫礼贤对《论语》“道”和“仁”的译读论文]()
【语言与文化】摘要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来到中国后,对孔子和儒家学说从积极肯定转变为狂热崇拜,并将《论语》翻译成德语出版。本文对他在《论语》德译本中对“道”“仁”等重点词语的翻...
![肖彩泳:《论语》中德法理念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启示论文]()
【摘要】《论语》作为承载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德法观念。《论语》德法观念的本质意涵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政以德的德治观点,二是无诉是求的法治观...
![彭鹏:由“大学之道”谈《论语》中的三种“仁”论文]()
摘要:“仁”在《论语》中多次被提及,但是其内涵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当下人们对“仁”的认识也比较模糊。若以“大学之道”的递进关系来解读的话,“仁”的概念就会比较明朗。可以将其大...
![张根:儒家“和”思想的内涵与外延辨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拟对中国传统儒家“和”思想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以期帮助人们了解习总书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与实践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关键词:儒家“和”思想...
![陆岩军:《论语》研究与传播中的“鲍刘现象”初探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论语》研究与传播领域,鲍鹏山教授和刘强教授所形成之“鲍刘现象”颇值得关注和探究。文章从如下四端,首次对这一富有典型性、价值性的现象予以探究:其一,研读经典,专著...
![刘强:亲亲仁民,万物一体——“四书通讲”之仁爱之道(上)论文]()
“四书通讲”(五)孔子之学,高明广大,气象万千,而其根本核心却是一“仁”字,故儒学虽浩瀚无涯,彻上彻下,却可一言以蔽之,曰“仁学”。如果把孔子建构的“仁学”,比作一座骏极于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