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侗族社会,桥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作为村落空间的界限,成为民族旅游和文化遗产的符号,桥梁的建造还与侗族人基于功德观的公益事业息息相关。然而,除了具象的桥,他们还传...
摘要:《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将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置于当地彝族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其研究看,当地彝族传统节日虽在时间的推移之中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
摘要:藏传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已有1400年之久,在其发展过程中与藏族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信仰。在传播过程中,佛教保留了十二因缘、灵魂不灭、三世轮回、业果报偿等教义思想...
摘要:红河彝族尼苏颇支系盛行招村寨魂、招生魂、招亡魂等传统风俗,集中反映了红河彝族“灵魂不灭”的灵魂观念,在维护彝区稳定、社会和谐、个体幸福方面曾发挥着道德控制、组织控制和文化...
探究即探讨、研究。探究是认识、获得信仰的前提、必要条件和必经之路。人世间,庶几没有不经探究,就稀里糊涂领洗奉教的人,即便是受洗的幼童,长大后还要补上“探究”一课,否则恐怕丧失信...
[摘要]中国创世神话起源于原始文明。原始文明与创世神话的起源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原始崇拜是创世神话重构及其审美表现的重要源头;最早的岩画所表现的应该就是创世神话。原始崇拜中的自然...
[提要]在当代,多数美国苗族仍然坚守传统的萨满信仰。灵魂信仰是美国苗族萨满信仰的核心所在,以萨满师傅主持的各类通灵仪式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萨满仪式,灵魂与个体肉身结合、和谐共居...
摘要:艾儒略在《性学觕述》中致力于天主教与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人性论思想的会通,采取的策略是依据四因说及其形式因与质料因、灵魂与肉体二元结合的内部构成说,将儒学中天所赋予的性与天...
【文学研究】摘要:内米湖畔的一则动人传说引发了弗雷泽对早期巫术教仪的思考,“杀神”仪式作为《金枝》一书中的关键教仪,集中激发了早期灵肉关系的辩证讨论。围绕初民的灵肉情结,有关国...
[摘要]通过对中国彝族“尼木”仪式和韩国韩民族“洁净祭”仪式的含义、程序与功能进行对比后,发现二者形式差异和性质相同。仪式差异点:彝族“尼木”仪式是两个父母去世后才进行,而韩民...
【摘要】满族萨满仪式以特殊的灵魂信仰为目的,以仪式中大量的艺术或“半艺术”元素(如着装、神歌与咒语、情节性跳神等)为呈现方式,来体现仪式与审美的文化契合;满族萨满借助仪式操作中...
摘要:灵魂观念是原始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不同宗教关于灵魂观念都有各自的宗教教义解释,反之宗教也从对灵魂观念的各自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各自的一套宗教信仰体系。近代...
[提要]面对困顿的生活世界,人类学家近年来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好面向。福祉、希望、幸福等一系列良善的主题成为了研究焦点。在海南美孚黎案例中,作为文化表征,灵魂几乎是所有美...
摘要:自20世纪末理查德·舒斯特曼明确提出“身体美学”概念之后,在众多学者——特别是我国美学学者的努力下,长期统治美学阵地的主体性美学即灵魂美学有被彻底动摇的迹象...
摘要:在亚里士多德提纲挈领式论述中,灵魂与理智的关系蕴含着两种可能的诠释:一为主动理智甚或理智是外在于灵魂的独立实体;一为主动理智与被动理智均为灵魂之理智的能力表现。历经逍遥学...
摘要:为阐明“操心”的实质是“此是之是”——全人类“共在”之根据,海德格尔在《是与时》中援引了塞涅卡在书信124中对“操心”的表述。但事实上,站在斯多亚学派的塞涅卡却不是这样理...
【摘要】洛采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大学时代,他一边学医一边研究哲学,毕业后不久就因其著作《形而上学》(1841)和《逻辑学》(1843)在哲学界崭露头角。在出版了...
摘要:笛卡尔质疑17世纪流行的关于动物的认识方式,以二元论为基础,采用演绎法,并借助《圣经》和神学理论,以“奥卡姆剃刀”清除了动物身上具有感觉灵魂的设定。笛卡尔认为,动物没有思...
摘要: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呈现了两条批判灵魂实体性的进路:A版关注于灵魂实体性谬误推理的无结果性,B版着重于该推理的无效性。A版对实体的先验规定与灵魂的经验规定,遗留了灵...
内容提要身体的历史始终无法从思维意识的发展史中被遗弃,某种程度上,意识的发展史是通过身体而获得显现的,与此同时,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身体,身体必须在面对其他身体时才能产生我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