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就天人关系而论,孔子语人以“则”,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就人与万物的关系而论,孔子示人以“仁”,主张依时、依量地获取动植物,节约自然资...
[摘要]子思作为思孟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思想呈现着复杂性,且基本以儒家思想为主线,杂糅墨、道等家的思想,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其思想研究多侧重儒家正统的思路,以往学者多注重于子思著作...
[摘要]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原初思想观念,注重人格的独立。孔子强调在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以及个人修养和人际交往中,都应坚定信仰、坚持原则,保持独立人格。孟子的独立人格思想与孔...
立己与立人:孔子“仁学”思想新探立己与立人:孔子“仁学”思想新探郑济洲(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孔子的“仁学”思想兼具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
[摘要]老子和孔子大体生活于同一时代,承受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即源于上古巫祝文化的三代,尤其是宗周礼乐文明;遭逢并应对着同时代的社会问题,即在礼崩乐坏的现实条件下怎样重构社会秩...
【儒佛道与地域文化】主持人:李承贵[摘要]先秦儒家以“天下为公”为自己的政治设计的价值取向,当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宝库的可贵财富。但是其所设计的制度安排包括“为政以德”与“汤武革...
论孔子情礼思想的逻辑关系论孔子情礼思想的逻辑关系张华林(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404020)摘要:孔子重情,强调“直情”,但反对“直情径行”。主张以礼约情,情礼结合。提倡“...
摘要:孔子的人性论内涵集中体现在“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中,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本文立足《论语》文本,以此章为核心,采取语义学分析以及以经解经的研究方法对孔子人性论...
“四书通讲”(一)“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一般认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故又被称为“四子书”,简称“...
摘要:熊十力的体系承继阳明心学而来,然有所取舍,一方面,取阳明心学,另一方面,受其时新儒学的时代性影响,对中国哲学中未受重视的民主、科学的开出也有所关心。熊先生晚年写《原儒》一...
摘要: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哲学、政治、人格、教育各个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哲学上提出了人性本善理论,政治上提出了发政施...
摘要:生、性二字,古字通用,其意涵却大为不同,可区分为生性、气性两套概念结构。通过对先秦文献和历史事实的系谱学梳理,我们发现生性概念关联着天命、民意、君德,构成一个万物共生、同...
[摘要]儒学核心价值之“仁”除了内在情感之外,还有外在事功的维度,孔子许管仲以仁说明了这一点。战国以后的儒学逐渐内转,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外向的追求。孔孟都有过从政的经历,原始儒学...
摘要: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理想中通过君子个体到家族伦理...
[提要]孔子将“孝弟”当作仁本。过去人们过分地重视“孝弟”的行为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孝弟”的情感性,从而使得儒学的发展走向教条化,逐渐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本来面目。实际上,仁作为...
摘要:在儒家“道统”传承中,子思承其祖说,学于曾参,传之孟轲,上承中庸之道,下启心性之论,被誉为“述圣”。结合传世文献与郭店儒简所涉“子思学派”思想,可见其传扬儒门宗旨,亦长于...
摘要:“子思之儒”的文本创作与思想主张中有着三条明确的学术理路:在学术思想的继承方面,将孔子思想条理化、体系化、形而上化是其重要的学术理路;通过在思想观念形成的时代因素方面,引...
【哲学研究】摘要:《论语·里仁》所载曾子之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孔子“一贯之道”的定论。但是,这个未经孔子审定的定论是很可怀疑的。它涉及孔...
【摘要】“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
【摘要】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围绕“命”这一话题展开过一系列的探讨。孔子对待“命”的态度与他对仁、义、礼、智、信的见解交织在一起,可概括为“知天命”和“畏天命”两点。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