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中庸》“子路问强”一章中,孔子对“南方之强”予以称赞。《论语》《孔子家语》等文献记载也表明,孔子思想中有明显推崇“南方”的一面。孔子所说的南方是周代以来以洛邑为中心的...
[摘要]《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道”,长期以来一直被解释为“道德”之义,若深入研究孔子“道”的蕴含,发现“就有道而正焉”的“道”当指孔子所向往的“文武之道”,即“周道”。孔...
摘要: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史上,玉文化横亘历史长河。周代玉器不仅工艺精湛,种类丰富,应用范围广泛,而且有严格的用玉制度。本文以周代玉器为探讨对象,结合其历史背景和礼乐文化,...
摘要:《论语》一书蕴含着孔子较为丰富的勇敢思想。勇敢作为体现刚性气质的意志与行为,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处于相对于“仁”“义”的从属性地位,是一种工具性道德与非完善性道德。在反...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这是《周易》中记载的孔子说过的一段话。相同的原因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结果,而作者只是根...
[摘要]本文基于对《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的分析,通过对比两书中君子小人的异同,进而对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子为恢复周王朝的礼乐文明社会所提出...
摘要:庄子和儒家分别阐述了社会纷争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在各自的思想进路中,庄子表达出一种“齐物”的态度,以消除彼此对待、破除主观成见的方式来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而儒家则主张积...
摘要:董仲舒不仅把饮食指向仁义道德和礼乐制度的实践层面,而且上升到了自然神论和精神信念层面。他在“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论”的前提下,以“天”为本源,以“食”为载体,从天道运行...
哲学研究摘要:“慎独”是古典儒学尤其是思孟学派的重要内容。随着与“慎独”有关的简帛材料的出土,“慎独”之义成为学界论辩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学者们的讨论仅止于“慎独”的两个层次...
少年时读《论语》,开首便是“学而”篇。其首章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我这个小小乡村少年的体会,前两句并不难懂——...
【文化哲学】摘要一般而言,哲学是关于形而上的学问。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经典,《周易》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尤具哲学意味。《周易》六十四卦中,乾卦作为《周易》开篇,在世界的解释和人文的...
内容提要荀子的君子之学,既指君子的道德修养,也指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一套学问。荀子认为,君子是扭转人性自然恶化趋势的关键因素,君子是学习修养和接受教育的结果,其本质特征是守礼法,...
摘要:孔子所肇始的儒学,一个重要之处就在于突出了基于主体能动性的道德生存,以之为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之处。从人自身的能动性道德生存而言,这是操之在我的“守义”。但是,守义的道德生...
摘要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中,伴随着文化的演变非但不曾失传或弱化,相反更加丰富与立体,成为中华民族广泛接受和奉行的价值判断。它作为儒学为主的中...
[摘要]孟子“乐育英才”终极目的是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修为和对道统的自觉承续,通过对“天下英才”的教化及其在社会中的德行实践,使整个社会趋于人伦有序和道德纯善的境...
摘要:作为语录体著作,《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众多弟子的言语和行为,较为集中地展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理论,呈现出高明博厚、气势恢宏的君子气象。作为内在心理诉求的“仁”与作为外在...
摘要:作为儒家的最重要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这一概念贯穿始终,可见其地位之重。孔子以“德”诠释君子,君子于是...
摘要:《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对社会交往的独到见解与深刻认知,充满着社交智慧,将其概括为擦亮双眼,明于识人;明辨是非,讲究原则;行仁重义,怀忠讲信;懂得礼让,把握分寸;宽恕待人,...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蕴含着许多修身智慧,君子不器——崇尚品德;君子如玉——安贫乐道;君子坦荡——乐观超然。孔子重视人品德的养成先于重视知识的思想,对中国士人和...
[摘要]在近代法国,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传教士对儒家文化进行研究,对法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儒家君子观渗透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霍尔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