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在诸多历史书写中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六君子”的合称,似乎显得他们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事实上,在经历、性格乃至...
孔子不仅是一位直面社会现实、关心社会问题的政治家、教育家,而且也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他以“好学”和“博学”而著名,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其中包括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
立己与立人:孔子“仁学”思想新探立己与立人:孔子“仁学”思想新探郑济洲(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孔子的“仁学”思想兼具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
摘要: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理想中通过君子个体到家族伦理...
摘要:国学之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六经”,群经之首乃是《易经》。先圣制易所采用的“取类比象”方法本身已具有寻求“共同体”的意识,后圣“依形铸法”则是名副其实地为社会打造大的...
摘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命论可被认为是其思考天人关系问题的基点。在孔子之前,天命的概念从殷商时期带有人格神意味的上帝之天转向了西周以后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的命运之天。而在孔子...
摘要:孔子儒学的现实性与信仰性存在极大关联性,这在《论语》中有许多表现样态。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如何对待“贫”“富”问题即是较为突出的例证。“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日益普遍的贫...
[摘要]成德成圣成君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象山论君子,不离其心学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价值论乃至其伦理政治理想,可谓体系博大,议论精深,甚至于朱陆异同论中,亦可见其君子思想...
[摘要]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群体意识是以宏观层面宇宙论中的“尽心”与“知命”,中观层面政治学说上的“忠君爱国”与“孝悌信义”,微观层面人生观中的“重义轻利”为内涵的“内圣”...
§古典文献与文化研究§摘要:“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章。历代以来,对其义之理解众说纷纭,分歧较大。历代学者如皇侃、苏轼...
摘要:《剥》卦揭示出剥极必复、顺时止剥的哲理。“蔑贞凶”应句读为“蔑,贞凶”,“贞凶”意为“贞卜的结果凶险”;“剥床以辨”之“辨”指“床腿”;“剥床以肤”之“肤”不是“皮肤”,...
摘要: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坚持“性恶”论,代表了儒家的两种理论倾向。孟、荀的理论起点虽然不同,但是他们对于克服人的动物性问题的关注以及为“君子”找到一个根源的努力却是一致的...
摘要:《论语》君子人格的核心:“仁”“智”“勇”于新时代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仁者爱人——培养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勇者不惧——培养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
摘要:孔子的幸福观是由己及人至“天下人”的整体幸福观。“贫富如一”的君子人格、“和居慈孝”的亲睦家庭、“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以及“德政礼治”“富民”“教民”的有序国家构成了孔子...
摘要:先秦时期的儒家“慎独”说与“礼”共生,包括“敬信而行”的修己态度,“行礼修德”的思想内容和内外统合的思想路径,是达到先秦儒家“修己”和“治人”两大目的的重要方式。值得注意...
在《论语》开篇,孔子有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们都熟悉,当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不生埋怨,便指向了君子的境界。从字面上看,似乎“君子”离我们并不遥远,把握了...
摘要:作为《论语》之后的又一部经学巨著,《孟子》中蕴藏着无比丰硕的儒学思想宝藏。那些广布于全书、不计其数的成语和格言无疑就是留给人们的一扇得以探求儒家文化的窗口。这些珍贵的语料...
政治学哲学研究摘要:穆孔晖参加山东乡试考试时,于《论》一篇提出了人君养心的思想。他认为人君之心是天地黎民万物之主且至关重要,因此人君之心应当养善成智,具体的方法则是君子养之以善...
摘要: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君子尚美”,可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提供有效借鉴。关键词:《论语》;君子尚美;中学生道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观...
[内容提要]《易经》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势”字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文中采用认知语言学的多义词由核心本义引申的理论,分析了古汉语经典中的典型语料,从而得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