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坛经》是一部证迷、勘迷和破迷的经典之作。它以精深透彻的佛法义理再现了惠能的修行事迹和智慧言行,这是研究禅宗思想的重要依据。从词义角度来看,“迷”有“迷踪失路”和“误入迷...
佛经传译——中国早期佛教的重要内容——于中国早期佛教的启步和前行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佛经传译活动包括传与译两大部分,而两者密不可分。与佛教东来的路线一样,佛经东传也是循陆海两途。...
摘要:在旅博本《坛经》古标点者的点断中,分段符的使用存在问题,标点者的分段水平有限;断句符的使用出现常识性错误,标点者不够认真;较多传统佛教概念、惠能思想创见或相关部分点断有误...
[摘要]北宋文人苏辙与佛教的关系较少为人关注。其实,苏辙奉佛虔诚笃实,尤其对《楞严经》体悟深刻透彻。《楞严经》的独特义理化解了苏辙的身心之痛,并对其文艺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苏辙注...
内容提要:“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退坐一面白佛言”等文句,在佛经中反复出现,学者称为“定型句”,特别是初期佛典以口耳相传,“定型句”有利持诵,尤为多见。...
[摘要]《大乘起信论》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对该书所据《楞伽经》译本是魏译还是宋译,思想主旨是属于真如缘起的一心说还是赖耶缘起的二心说,真如、...
内容摘要:《法花行仪》是唐代《法华经》研究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著作。《法花行仪》讨论了“成为恶人的行为”与“成为善人的行为”,尤其重视让人未来成为善人的“现在因”。可以说,它是以...
历史学研究摘要:西夏本《佛说十王经》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两个编号:инв.№819和4976,经文内容与敦煌汉文本差别较大,而且其中出现了不少译自藏文的词语,似乎表明西夏据以翻...
内容摘要:吐蕃统治时期(781—848),法华信仰在敦煌仍旧流行。除了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吐蕃时期的《法华经》写卷外,敦煌石窟还保存了这一时期的六铺法华经变,莫高窟第361窟还出现...
摘要:对汉文佛经异文的已有研究包括整理与利用两个方面:异文整理多数在单部佛经、断代佛经及佛经音义上,佛经利用则多数停留在刻本佛经异文上,主要是进行疑难字考据、字际关系沟通和汉语...
★康藏研究★【摘要】《三体合璧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木刻经版是在德格印经院完工之前26年就已经雕刻完毕,是德格印经院镇院之宝,对研究佛教传播发展、梵文演变以及藏文书法、雕刻艺术...
[摘要]大乘佛教向来讲求“众生平等”。作为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妙法莲华经》以权宜之法,依三乘圆融,提出了“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平等思想。然而经中《方便品》有“五千人离场”一事...
【摘要】苏轼深受佛教经典影响,其中《坛经》对苏轼的影响主要在于“三十六对”。“三十六对”是惠能独创的传法法门,分为三类:“外境无情”五对、“法相语言”十二对、“自性起用”十九对...
《西游记》里,师徒四人没给如来的弟子阿傩和伽叶送礼,于是得到的是一担无字经书,等他们发现之后十分气愤,感觉被欺骗了。回去找如来理论,如来说,无字经书也是好的,只是东土的人可能看...
摘要:佛教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佛经翻译在古代也比较盛行,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学界对这一时期佛经翻译的研究多聚焦在某些具体佛教典籍的研究分析上。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