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拉尔夫·密里本德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聚焦社会秩序变革,从社会制度层面,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非正义性,尝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
摘要: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政治生活的一系列新变化,密利本德从政府政党、官僚阶层、军事精英、议会、君主和工会等多个角度重新阐释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中普遍存在的阶级统治和剥削。针对资...
摘要:革命思想是赵世炎思想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虽然赵世炎英年早逝,其革命思想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一定的促进...
学术反思摘要:关于国家的问题,列宁指出这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国家的本质、消亡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和列宁都有论述。同样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捍卫者,列宁与马克思...
摘要:卡茨纳尔逊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为城市政治的理论基础,深刻地反思了列斐伏尔、哈维和卡斯泰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替代的城市政治研究计划,构建了三...
摘要:密利本德将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政治认同中的作用定义为政治的社会化和合法化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活中,不仅政治上的保守党,甚至左翼工人政党都在制造大量“民众政治”的幻...
摘要:《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晚年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的一部重要文本。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不仅从经济层面出发,科学区分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两大发展阶段;而且还从国家的本质、国家的...
[摘要]在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领导权”是一个历时态概念。列宁和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为话语权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拉克劳和墨菲在领导权的解构以及重构方面进行了探索。...
摘要: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的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卢卡奇创立该理论的初衷是为了恢复被第二国际的伯恩施坦与考茨基等人歪曲...
摘要: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利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1]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
[摘要]布尔迪厄的趣味判断批判是针对康德美学非功利美学原则而发。在布尔迪厄看来,趣味源于口味,必须回溯到厨房和饭桌上饮食口味形成的阶级因由,从而展开社会空间中等级秩序表达形式的...
[摘要]亚当·斯密认为,正义以人类的社会本性和自然权利为基础,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权利。他从人性和维护自由市场秩序的需要出发,认为正义是支撑人类社会...
[摘要]《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端之作,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批判性特征。作为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奠基者,其思想在西方...
[摘要]《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于,其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以批判揭示的解构与重生路径的建构为...
[摘要]从表面上看阶级意识理论是青年卢卡奇用黑格尔辩证法恢复马克思理论革命本质的重要尝试,从深层来看其实它还是一种摆脱资本逻辑的现实可能,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所建构出来的具体的...
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前提是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基本在两种语境中被呈现出来:一是否定性语境;二是中性化语境。否定性内涵与批判逻辑相关联;中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在肯定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对历史发展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动因进行了探索,看到了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利益是促使阶级...
摘要:恩格斯在对杜林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无产阶级平等观。把恩格斯阐述平等观的方法论与杜林的方法论进行比较,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到以阶级分析为基础,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
【摘要】《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从批判“阶级的教育”切入,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教育实质,概括性、针对性地论述“阶级的教育”相关理论内容。同时,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本原理,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下来的“辩证法”原理。通过对黑格尔的作为“一般运动形式”辩证法原理的唯物主义“颠倒”,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