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民初是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家训教子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型。这一转型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内忧外患的政治时局、各种文化思潮的交织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
[摘要]中国古代孝观念在历史中,有一由“敬”变异为“顺”的权威化过程,同时,“孝”思想的这一变异也逐渐渗入儒家知识系统领域,表现为思想史演变投射于学说史中。考稽文献,《论语》“...
摘要该文通过对张谷英村古代家训中“戒酗酒、戒健讼、戒多事、戒浮荡、戒贪忌”五条族戒及其下选取的有关圣贤语录、历史典故进行解读,揭示出其家训族戒具有重教诲劝戒和启发自觉、与家教宗...
摘要:2018年出版了两本裴氏家训的汇编性著作,即《中华裴氏宗谱》第四卷“家训族规”和《裴氏家训》,是目前能见到的汇总裴氏家训较全的著作。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既可以利用对校法和...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家世儒业,幼谈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1663年)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
朱柏庐(1627—1698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他上侍奉母亲,下抚育弟妹,辗转流离,备极...
冯景兰冯友兰冯沅君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更是一个人的情感所在和精神牵挂。家风,是由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构建的氛围,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之根上的集...
摘要:《仪礼·丧服》规定为从母服小功、为舅服缌麻,同为母亲之手足,为何所服不同?服外亲之服以缌麻为断,是为了区分本宗与外亲之宗的差别与轻重。在此基础上,虽然为从母...
中国古人对“满招损,谦受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损益、盈亏变化之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历史,正如司马迁所言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摘要]以“孝”为核心的文化内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明确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理清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维持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区环境以及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的价值,通...
摘要:唐代是士族的转型期,传统士族逐渐走向衰落,其政治优越性日渐消衰,而文化传统和文化优越感则仍绵延不绝。以家训为标志的柳氏家风家教,是河东柳氏在政治地位衰落后继续保持文化高门...
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历经时代沧桑而经久不衰并且得到各民族各朝代推崇,是我国最引以为傲的精神文化之一。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华文...
摘要:岭南家训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夯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是大湾区建设的内在需要。作为岭南家训的代表郑观应家训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之魂,发展...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家庭伦理对心理治疗在中国应用的影响,首先对中国家庭伦理的演变做了一个梳理,其次对当代西方心理治疗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学派的思想与家庭伦理相关...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绝,承继着圣贤宗祖对于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与期望,传承之中蕴含着炎黄子孙的信仰、华夏文明的凝结。陕西商南的孝歌作为一种民歌流传吟唱,其中所蕴藏的绝不...
摘要:家族谱牒中一般都有家训家规的内容,传统家训家规是对宗族成员施行规训与教化的言行规约。传统家训家规的内容涉及个人行为、家庭事务、宗族事务以及其他相关事务。对鄂南家族谱牒中的...
人皆有所好,若有所好,便不易流于俗气,便也不易烦扰他人。生而为人,若是先能顾好自己,便也算是为社会、国家、历史做出贡献,这便也是古人所谓的修身而后齐家治国。无所好之人,大都是徒...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是温州当地宝贵的家风家训资源。《王氏族约》体现了英桥王氏一族惜名重义的价值追求、勤俭事亲的...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障领域的代际公平问题愈加凸显。通过与自由主义代际公平理论的对比研究,本文表明至少在中国当代语境下,孝道仍然是养老资源代际分配的一个重...
关于唐玄宗(明皇)(712—756年在位)所书“孝”字,原迹刻石拓片,字高13厘米,拓片整高约3米,书于公元745年。自古以来,在中国,一个具备真正文化修养的人,就意味着要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