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酵母菌最适生长条件和自溶条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王小壮[1](2021)在《黄酒酿造中黄酒酵母与黄曲霉的定量分析及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
论文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黑曲霉和红曲霉酿造黄酒理化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方法首先从乌衣红曲中分离纯化出了黑曲霉和红曲霉,然后采用纯种发酵的方式制备液体曲进行黄酒酿造。利用化学方法...
论文摘要以针叶樱桃和粳米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针叶樱桃黄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酒曲添加量0.8%、糖化温度31℃、糖化时间...
论文摘要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酒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黄酒样以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衍生化处理,以流速为0....
论文摘要分别以籼糯米、大米和粳糯米为原料在同一条件下酿造黄酒,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
论文摘要为了研究黄酒中精氨酸代谢,尤其是其关键酶精氨酸脱亚胺酶对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对黄酒酿造过程中精氨酸、瓜氨酸含量和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开展定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酒酿...
论文摘要【背景】从黄酒发酵液中分离的短乳杆菌2-34具有重吸收瓜氨酸的能力,可用于降低黄酒中的瓜氨酸从而减少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然而瓜氨酸重吸收机制的不明确阻碍了该菌的合理利用...
论文摘要该实验研究了黄酒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酒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体质量增量、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
论文摘要选取了17种不同蛋白含量的糯米为原料进行酿酒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研究了糯米蛋白含量对其所酿黄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论文摘要试验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将苦荞酿成黄酒,可有效保存其营养和功效成分,苦荞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性特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生活理念。试验通过酿酒原料中糯米和苦荞的比例、苦...
论文摘要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具有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酒精饮料中。我国的黄酒因EC含量高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
论文摘要为拓展地方藕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藕和糯米为原料采用生料发酵工艺研发藕糯米黄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确定生料藕糯米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莲藕糯...
论文摘要从两种不同来源的黄酒发酵醪和活性干酵母中分离筛选出性能优良的3株酵母(S1、A4、J4)。通过酿酒试验,对其进行产酒精能力、产酸能力以及发酵液中残余总糖、氨基酸态氮、挥...
论文摘要以糯米和玫瑰茄浸提液为原料,酿制玫瑰茄糯米黄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玫瑰茄黄酒糖化和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时间21h、麦曲添加量12g、糖...
论文摘要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量的、广泛地存在于食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是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若超过其限值将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地...
论文摘要黄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在其风味物质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黄酒原料处理、麦曲、酒药以及酿造过程等方面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了微生物群...
论文摘要以‘晋杂22号’、‘晋粱白2号’、‘晋粱白3号’3种高粱为原料酿造黄酒,分析研究淀粉对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对3种高粱进行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等理化指标的...
论文摘要为实现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spectrometry,GC-IM...
论文摘要从黄酒发酵液中分离的短乳杆菌2-34(Lactobacillusbrevis2-34)具有重吸收瓜氨酸的能力,由于其中瓜氨酸转运机制并不清楚,导致该菌株尚未成功应用于黄...
论文摘要本文对黄酒标准中的技术要求、理化指标及检验规则等方面的调整进行了探讨,认为此次修订既解决了生产者和检测机构在生产和检测过程中的困惑,也为更好地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提供了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