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采用实地访谈和参与观察进行多案例比较,聚焦于“文书生产与反文书生产”为核心表征的形式主义悖论,探究其表现、路径、约束条件与策略,并以此理解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研究表明...
摘要:公共价值理论关注公民集体偏好,重视政治的作用。以公民集体偏好为切入点,以我国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公民与政府协商互动对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公民...
[摘要]郑飞博士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一书以纠正人们通常对于马克思和韦伯思想的误读为鹄的,因而在中国急速建成现代社会,从而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现代性之时...
学术前沿[摘要]《201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提出了“发展电子政务,支持向可持续和弹性社会转型”的新目标,电子政务的弹性是指在灾害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采用电子政务的方式来降...
摘要:现代国家的政治系统是通过人类理性构建的,但是社会生活要解决的是人们的非理性偏好,就是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偏好应该依据什么价值标准以怎样的方式被安排的问题。国家建构的整体性要...
【摘要】双重差分设计作为计量经济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经济政策、卫生政策和环境政策等效果评估之中,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国内学术界对其内在逻辑、核心假设和最新进展还缺乏...
摘要:在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解中,个人权利与政府权力概念上不相容,权利构成政府权力运用的一种外在约束。权利个人主义图景以享有自由、尊严和自治地位的道德主体为证成依据。然而,理解权利...
[编者按]“帝国”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深刻的一种政治体制。以往历史学家对“帝国”的研究,有的是出于争霸的动因,有的是出于对过去光辉历史的缅怀,有的则是出于对专制体制和殖民统治的反思...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新帝国”研究专题·摘要:哈特、奈格里所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论证了新帝国秩序的生成逻辑,其中有三个不可回避的关节点...
摘要:西方学界对何为当代资本主义统治形态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种形态的争论上:新帝国主义和帝国。新帝国主义仍然是一种帝国主义,它基于民族国家主权的维护作用,强调了一种以垄断资本...
·学人论语·〔摘要〕族群民主是回应族群分裂社会如何践行民主制度的思考与尝试,其特征是核心民族的形成先于国家的形成、核心民族的价值高于民主价值、视国内...
内容提要国家中心范式通过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展开学术批评,重新将“国家”这一被遗忘的“主角”从政治知识传统中找回来,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哲学论证的科学性事实分析。该范式认为“国家”...
·专稿·摘要[目的/意义]在我们多年的不断呼吁下,在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促动下,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出文件,决定在我国高校设立国家安全学...
摘要:历史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政治分析流派,它继承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与旧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形成了结构与历史的双层嵌入式分析框架,为研究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以...
【摘要】公共治理应及时回应新时代公众的福利需求。在工作-生活冲突日益成为影响现代劳动者福利和幸福感的新社会风险的背景下,促进工作-生活平衡是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
内容提要对于官僚制组织而言,组织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管理学在20世纪后期也发展出以组织目标为依据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组织目标是建立在组织本位主义的前提下的,也需要...
【摘要】民众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承受多方面的行政负担,包括学习成本、服从成本和心理成本。通过政务服务创新可以逐步降低行政负担,并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本文以西安市行政效能...
博士论文摘要街头官僚行动能够影响人们对社会秩序的体认,然而既有研究普遍倾向于预设街头官僚行动对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偏重于从组织管理的视角审视街头官僚行动,忽视具体互动对行动结果...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不断涌现与发展,这在方便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导致负面言论与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进而生成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的有...
【摘要】政府治理工具的获取、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是城市社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事实上,当政府以治理工具介入社区治理时,恰恰是其对治理工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