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奎凤:先秦汉初经典中的“精”与“神”及“精神”古义探源论文]()
摘要:春秋时期,“精”作为心意修养的一种工夫,在《国语》《左传》等经典中有集中体现,内心做到精洁、精爽、精明,可以感应宗教意义上的神明。战国时期,“精气”之“精”出现,这种存在...
![吕楠楠:试析心性论的哲学观意义论文]()
【文化哲学】摘要心是本体,一切皆由心生,只有尽心知性涵养本心,才能心以成性,尽心成仁。但性毕竟无形影,只是心中之理,唯有求理于心才能觉识本心。况心性本净,心性本觉,常常须默然反...
![文一新:试论中国传统“报”的观念——报德和报怨论文]()
摘要:千百年来,“报”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内心,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当遇到愤愤不平之事时,有部分人表面风平浪静,隐而不发,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静待...
![孙延波:“人是什么?”:历史的阿基米德支点——《中国传统人观史纲》读后论文]()
董伟君所著《中国传统人观史纲》(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以下简称《人观史纲》)共计七章三十七节,煌煌近五十万字。然归其主旨,则在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见董著“前言”...
![马秀波:气一元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量子场论”论文]()
【哲政阐赜】摘要:气一元论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关于宇宙生成和构成的问题,气一元论和现代物理学中量子场论都给出了相应的描述,在它们的基本概念之间存在近乎严格...
![张立文:和合情绪中和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工智能(上)论文]()
哲学[摘要]中和为天下的大本达道,把人们喜怒哀乐的情绪提升到最高本体的境界。人生在世,随时随刻被情绪、情感游戏着,而不能摆脱。人们通过将复杂的情绪反应植入“性爱机器人”的操作系...
![周迪:再论“王道政伦”概念之诠分与阐释——基于孔孟古典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思域论文]()
[摘要]“王道政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德”文化的民族意志性所在,是延续至今的我国精神文明的价值遗产。有鉴于此,从《六艺》哲学“心”观与孔孟“道德革命”正义...
![刘静:中国传统哲学的美学妙趣论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离不开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子》《论语》等。这些书籍一直是我们文化中智慧的源头之一,也是一种长青的指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与发展...
![陶禹:古代士人的阶层想象及其悖论——基于“回煞”俗信的考察论文]()
[摘要]回煞俗信集中体现出对逝去亲属的恐惧与排斥,冲击了中国古代士人所持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基于智性与道德的优越感,士人群体有意以“俗”界定回煞及其相关人群,试图将自身置于“俗”...
![马文增: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六题论文]()
[摘要]将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作注解、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者、性质、主旨以及夏商周三代“冠”“祭器”“乐”的象征意义,认为: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以极简练的文字总结了...
![何晓明:词汇、观念与思想:思想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论文]()
近年来,通过对词汇、概念、术语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观念的推演变化,以推进思想史研究向纵深扩展,成为风气,相关成果蔚为大观。我以为,这种学术现象体现了思想史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变化...
![刘广浩:中国传统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知行观及其历史影响论文]()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知”与“行”是一对十分重要的哲学矛盾。关于“知”与“行”的关系,自古学者多有议论。知行观的核心问题,是知行的先后问题,以及何为二者之关键,是“知”还是“行”...
![陈鲁民:投降的层次论文]()
两军对垒,你死我活,打到最后总有胜败之分,总有人要当俘虏。胜者自然是趾高气扬,忙着收拾战利品,打扫战场;败者则只好举起白旗,垂头丧气,俯首称臣。只要有战争,有敌我,投降这事就免...
![陈忠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论文]()
摘要:现今我国经济发展而文化滞后,尤其哲学社会科学不繁荣,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对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入新时代,为...
![王伟凯:《墨经》中的“五行”思想释论论文]()
摘要:作为《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墨经》集中反应了墨家的社会认知和逻辑分析观。《墨经》中提及了“五行”及“五种元素”的关系,如“五行毋常胜”、五行元素等,墨家认为“五行”...
![许杰:论古希腊理性科学的自由和精神价值论文]()
[摘要]作为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希腊的理性科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方式,其内部蕴含的理性、求真、自由的精神对以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在...
![那彤:从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自然”探究中西哲学的共通性论文]()
摘要: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社会是德性的产物,是一个有和谐秩序的整体,人必须遵从宇宙的规律,按照理性、遵从德性而生活。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自然”是一种境界,是指一种不加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