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作为一部经典的学术著作,不仅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影响着后世的哲学思想,而且在形式上严谨规范,对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概括来说,《形而上学》...

摘要:在《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以形式与质料范畴阐述了灵魂与躯体之于完整生命的不可分离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灵魂之高级能力的心灵是与躯体相分离的、不朽的。由此,亚里士多德...

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单纯物同人、牛、马一样具有“种—个体”的概念关系,真正作为实体存在的单纯物是诸如“这一滴水”或“这一个土”的单纯物个体。然而,单纯物的个体究竟与诸如“这...

[摘要]柏拉图《理想国》依据“对立原则”进行的灵魂划分把灵魂的三种欲求分别归属于灵魂的三个不同部分。许多研究者认为,《理想国》的这一灵魂划分在肯定灵魂非理性部分和非理性欲求存在...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第七章中曾经先后两次给关系范畴下定义,它们分别是6a36-37和8a28-35。第一个定义的不充分产生了一个思想难题,即实体范畴中的一些有可能属于关...

【文化哲学】摘要“非存在”是柏拉图《智者篇》的一个重要概念,柏拉图在文本中运用理念结合法对“非存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文以《智者篇》为文本依据,拟从“非存在”与相异关系出发,...

摘要: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实践(Praxis)和制作(Poiesis)。第一种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而第二种活动是达到目的的方式。为了理解这两种活动,我们必须区分...

摘要:历史学的产生需要理性与科学的知识基础,诸多古代文明并没有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主要是因为这些文明存在两种对史学产生的阻碍因素:宗教迷信与政治强权。以赫卡泰戊斯、希罗多德...

[摘要]潜能-现实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潜能”和“现实”是构成潜能-现实理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剖析潜能-现实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故而“潜能”和“现实”的界...

摘要:美德的建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发现了这一点,其在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美德应与知识相联系,由此得出“美德即知识”的论断。对这一理念进行批...

哲学的发生或起源虽有某种共同性,但实则十分复杂。以往有关哲学产生的认识都建立在西方哲学即希腊哲学的基础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一种认识明显已经无法真实准确地呈现不同哲学源头...

摘要:柏拉图《斐洞篇》作为苏格拉底灵魂观的翔实记录材料,该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哲人面对死亡的态度,论证了身体与灵魂的关系。本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试图对该书的主旨进行提取和梳...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给了我们一个近乎完美的诠释。文中从伊壁鸠鲁的生活背景、原子论的自...

【摘要】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中产阶级奴隶主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作“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古希腊伟大的政治家。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推动了西方国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为了探索道德和人道的涵义,劝导人们“要认识自己”,以挽救当时社会上道德的沦丧,但是遭到了指控,被判处死刑。尽管按当时的习俗,苏格拉底对...

摘要:《理想国》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正义”展开讨论的。在《理想国》开篇,色拉叙马霍斯提出了“不正义是否更有利”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苏格拉底分别详细讨论了城邦和个人的正义...

内容摘要:“美德”是柏拉图思想著述的核心议题。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家中存在一般民众的美德和哲人的美德。在他看来,哲人的美德是有关善恶知识的美德,是经过审慎的美德;在理想城邦中,必...

摘要: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物质另一面理念世界的摹仿,而“灵感”是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后者高于前者。本文从柏拉图理念论出发,通过分析其美学思想中的灵感与艺术,...

[摘要]原子偏斜运动理论在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启发青年马克思用“自由”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虽然此时的马克思还处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者,但...

●●哲学研究摘要:“存在静止”是巴门尼德哲学的逻辑原则,由此原则,巴门尼德建立了对必然性、思想的初步认识。巴门尼德哲学符合古希腊人的文化、宗教观念,并确立了西方文明中“有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