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关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各门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就科技...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论述的提出既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汲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
[摘要]在道德哲学视域中,伦理的根本逻辑需满足两大价值条件:一是建构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的价值关联性;二是以普遍性为预设前提和根本目标,使个体性复归于普遍性。伦理悖论的道德哲学本...
[摘要]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
城市空间生产中的土地伦理观照张军1,2(1.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湖南益阳413000;2.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湖南理工学院基地,湖南岳阳414006)摘要:美国生态主义学者...
提要:“生命共同体”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基础,在西方生态思想的批判和重构中汲取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滋养,在生态实践的深化拓展中孕育萌发。它是对人类最新思想成果和...
关键词:绿色哲学;道德共同体;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生态中心论摘要:绿色哲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说是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扩大,当然这也是绿色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非人类中心主义...
摘要:当今时代道德冲突普遍存在,道德共识很难达成,存在陷入道德相对主义的风险。著名伦理学家黑尔认为,看似不可克服的道德冲突,只是人们囿于道德思维直觉层面而导致的结果,如果上升至...
摘要:如何成为独立实践推理者是麦金太尔后期德性理论的重要关切。麦金太尔基于人与动物的相似性认为儿童与失能者拥有难以避免的脆弱性,而脆弱性的摆脱与否在于共同体为其提供依赖的程度。...
李友广、王晓洁合著的《传道与出仕——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先秦儒家》一书(以下简称《传道与出仕》),由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11月正式出版。作者运用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
[摘要]中国社会变革要求哲学创新发展,但当代中国哲学共同体却身陷“阐释驱逐创造”“学术抑制思想”的困境。我们迫切需要在继续重视学术性思想阐释的基础上,自觉鼓励和包容创造性思想理...
摘要:国学之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六经”,群经之首乃是《易经》。先圣制易所采用的“取类比象”方法本身已具有寻求“共同体”的意识,后圣“依形铸法”则是名副其实地为社会打造大的...
[摘要]共同价值作为中国提出的、面向世界的价值观念,其在推进现代化、促进全球化、保持文化整体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价值是总体现代化观念的集中体现;共同价值“和而不同”的核...
摘要:既然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共同点肯定多于不同点。考察荀子与孔、孟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看到他们更多的相同,进而就能证明孔、孟、荀作为先秦儒家共同体的命题足...
书评西哲的“形质论”,重形而轻质,而中哲的“文质论”,文质相佐,孔子的“君子之论”(《论语·雍也》)即为力证。儒家肇于先秦,其说立足于自然而然的人情现实,注重礼对...
摘要:“致良知”,是阳明心学之宗旨与归宿。良知是人的本性,也是天理;“致良知”是对自身良知的认真体认,并把良知体现于事事物物。“致良知”是教人觉醒道德本性,做能以“理”驾驭“欲...
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非自足而又追求自足是城邦存在的基础与发展动力,与此类似,荀子认为,人的非自足性是需要圣王之治的一个原因。亚里士多德的自足城邦需要以节制为前提,较易走...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由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三者的精髓杂糅而成的。儒家文化的共同体思想展开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先秦儒学中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
摘要:建立在天人合一之上的求同尚和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由于其产生于宗法伦理背景之下,宗法伦理又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之上,致使其具有一些消极因素。只有结合“具体...
摘要:共同体的价值与自由的价值能否相容,是认清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前提条件。在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批判与继承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对共同体与自由之间关系的梳理和阐释。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