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论文

  • 刘翔:取判、借用与融会——试论冯契中国佛学研究思想论文

    刘翔:取判、借用与融会——试论冯契中国佛学研究思想论文

    摘要:冯契先生的中国佛学研究是其哲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或隐或显地反映在其哲学史研究和“智慧说”体系当中。冯先生将中国佛学作为其理论的资源,立足哲学史和比较哲学视域,取其理论的精...
  • 崔韩颖:宗派意识与天台宗“性具善恶”之诠释论文

    崔韩颖:宗派意识与天台宗“性具善恶”之诠释论文

    [摘要]天台宗法师对“性具善恶”的诠释各有侧重,这与其宗派意识直接相关。天台宗对“性具善恶”的诠释有三个特点:本体化的构建、极端化与纠偏、新经论的引述。这分别与智顗和湛然,知礼...
  • 王启涛:汉传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论文

    王启涛:汉传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论文

    [提要]此处所言“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地区为代表,古代吐鲁番地区流行的是汉传佛教,它是中原佛教回传的结果,与北方其他地区的佛教一样,带有浓郁的世俗性。北方佛教重功德,这一点在丝...
  • 双宝: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中的传布及其“本土化”演变论文

    双宝: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中的传布及其“本土化”演变论文

    [关键词]藏传佛教;卫拉特;本土化[摘要]藏传佛教演变为卫拉特人集体信仰时,古老的萨满信仰并未销声匿迹,而是通过与藏传佛教之间的适度融合,仍旧保留有一些萨满文化要素。这一融合过...
  • 傅利平:论我国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环境及发展路径论文

    傅利平:论我国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环境及发展路径论文

    摘要:藏传佛教寺院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它既有开放系统的特点,又具有封闭系统的特征。它一方面受到外部宏观、微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内部管理层又不断在做出应对和调整。本文以...
  • 王菲菲:南宋临安都城政权下的僧侣与士人关系探析论文

    王菲菲:南宋临安都城政权下的僧侣与士人关系探析论文

    摘要:关于佛教相关的记文,如僧人的塔铭、著作序言,寺院的记文、碑刻等,其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够有效地呈现出僧人群体的社会网络和关系。在南宋时期,随着杭州政治地位的转变,...
  • 顾毳:寂护行事考评论文

    顾毳:寂护行事考评论文

    [摘要]寂护的思想地位目前已得到学界认可,但寂护的历史价值仍在确认中。事实上,寂护的历史活动使其历史价值也具有重要地位。8世纪中期,寂护接受吐蕃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邀请进藏,之...
  • 朱丽双:9世纪于阗的法灭故事论文

    朱丽双:9世纪于阗的法灭故事论文

    摘要:佛教于俱闪弥国最后灭尽的故事,最初可能编纂于西北印度或其周边地区,今保存在汉语、藏语、于阗语等各种语言的佛经中。其中有三种藏文文献和于阗有关,即《阿罗汉僧伽伐弹那授记》《...
  • 程瑜瑶:明代出版文化语境下神仙集传的刊刻与新变论文

    程瑜瑶:明代出版文化语境下神仙集传的刊刻与新变论文

    摘要:神仙集传是道教传统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列仙传》起,几乎历朝历代都有道徒将神仙故事和传记汇集成书,以证明神仙之实有,并弘扬道教的修行方式,为后世修道者树立楷模。而进入明...
  • 赵艳:神树神话叙事的嬗变与多重语境——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论文

    赵艳:神树神话叙事的嬗变与多重语境——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论文

    摘要:树木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再生力量,使神树崇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印度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中的“生命树”,是长生不死想象的神圣之物。印度佛教将生命树意象融入“窣堵...
  • 李雯雯:释迦“初说法”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李雯雯:释迦“初说法”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释迦“初说法”代表着佛教历史上第一次佛法僧三宝俱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经典文本比较与梳理,分析初说法情节的叙述与造像差异,探讨闻法五比丘身份,所说之法以及说法地点...
  • 彭彦琴:舍受:一种被忽视的佛教情绪理论论文

    彭彦琴:舍受:一种被忽视的佛教情绪理论论文

    摘要:情绪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只重视情绪的两极划分,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较少关注情绪的中间状态。佛教心理学独辟蹊径重点探讨具有双向性的特殊情绪类型——舍受。...
  • 张泽峰:克服心理斜坡避免情绪短路论文

    张泽峰:克服心理斜坡避免情绪短路论文

    在生活中,为一些小事而突然发火,胡乱说话,乱摔东西,是情绪短路的一种表现。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主要原因是自控与转移情绪的能力不佳。腊八粥烧煮方法并不复杂,但制作时也有讲究。...
  • 王振复:“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的美学意蕴论文

    王振复:“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的美学意蕴论文

    摘要:《大般涅テ经》“常乐我净”这一佛学命题的佛教美学意蕴在于:“常”,指涅ツ性境恒常不易;“乐”,舍离世俗、臻于涅チ的“根本乐”;“我”,精神“大自在”、所谓绝对自由之“本我...
  • 刘淑霞:中国文化对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审美观的影响论文

    刘淑霞:中国文化对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审美观的影响论文

    摘要:在日本文化史上,飞鸟奈良时期是日本全面摄入中国文化的高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的六朝佛教美术与盛唐文化移植到了日本。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的造型艺术与审美意识实现了跨...
  • 赵佳佳:契嵩《孝论》的孝道观论文

    赵佳佳:契嵩《孝论》的孝道观论文

    摘要:针对儒家驳斥佛教不孝亲的观点,北宋禅僧契嵩认为,以孝为本也是佛教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从超脱之孝、超世之孝、现世之孝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孝道思想,得出了佛教之孝是大孝至孝的观点...
  • 李革新:舍勒的受苦论与佛教的受苦论的异同论文

    李革新:舍勒的受苦论与佛教的受苦论的异同论文

    【摘要】舍勒在《受苦的意义》一文中对受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对佛教进行了深刻的评论。本文从苦的概念、苦的原因、灭苦之道和苦的熄灭四个方面对舍勒和佛教的受苦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 陈永宝:论朱熹的“辟佛”思想论文

    陈永宝:论朱熹的“辟佛”思想论文

    摘要:唐末宋初的辟佛运动,导致两宋时期的佛教内部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呈现出以智圆、契嵩、宗杲等大德高僧采用不同的方式浸染儒典的现象。一般认为,这种背景对朱熹早期思想的形...
  • 杜保瑞:不辩高下的儒耶对话——回应黄保罗教授论文

    杜保瑞:不辩高下的儒耶对话——回应黄保罗教授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黄保罗教授质疑笔者讨论儒耶问题的意见做出响应,指出儒学是孔孟立型的理性哲学,不谈鬼神,只谈爱民治国与个人修养。儒学早已选择取消位格性至上神立场,在个人实践上儒学...
  • 董群:论作为禅式儒学的阳明心学论文

    董群:论作为禅式儒学的阳明心学论文

    摘要“禅式儒学”这一提法,意在说明宋明理学中的陆王心学对于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吸收,论文从儒佛比较的角度探讨禅学对于阳明心学的影响,说明阳明学似禅实非禅、是儒亦似禅的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