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名,字实卿、振远,号方洲,世称“杨太史”,明代遂宁人①据光绪本《遂宁县志》卷六第18页载,遂宁银杏湾(今遂宁安居区聚贤乡)曾有其故宅。,生卒年不详。杨名少有才名,嘉靖七年(1...
本刊讯(记者宗蕾)5月18—19日,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温暖湿润的江南名城——绍兴举办,来自国内外60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襄盛会。本届论坛以“中国智慧与人类命运共...
王阳明援佛入儒在中国思想史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在儒学角度上促进了王门的佛学化,还在佛教角度上推动了佛学的儒学化,共同推进了儒佛两家的合流,进而结束了长期存在的儒佛之辨。...
摘要:戚继光赴浙抗倭,始投于钱德洪门下,细究心学,并于戎马倥偬之际向王畿问学。在各方熏染下,他笃信“良知”说,论学以“治心”为要,在方法上,反对当时盛行的空虚之法,坚持以“诚意...
[摘要]张岱的学术观十分开放,在继承阳明及其后学的基础上,博采众家、兼收并蓄,这尤为体现在工夫论层面。在工夫论层面,他对“悟与修”“本体与工夫”“现成良知”“格物致知”等阳明后...
摘要:在王阳明心学中,“过”“恶”之别与改过工夫是致良知落实到市民社会的重要环节,而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王阳明看来,“过”可以与圣贤人格相容,因而“过”与“恶”在根本...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关学专题】摘要:明代以降,关学发展至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来说,明代关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继承了张载勇于创造、兼收并...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德行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担当治平大任。所以《大学...
摘要:陈琛作为明代福建地区朱熹后学的代表人物,其在继承和发扬朱子后学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琛易学思想主要包括太极、阴阳、五行等,理学思想主要包括理气、心性、虚静等观点...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作为一代名臣,他严以修身、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作为一代名儒,他提出并一生践行“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念...
摘要:通过对阳明四句教所涉及争议和问题的剖析,或可澄清四句教的要旨,进而彰显阳明心学与其“简易”并行不悖的精与深,精在布局严整,深在别有洞天。本文将依循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其一...
摘要:王阳明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是影响后世的“心学”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释道诸家学说,而且善于用兵布阵,是历史上罕见的文武全能的大儒。他一生立德、...
【原文】【译文】本项目随机选择多发、单发内膜下、肌层及浆膜下子宫肌瘤病例150例,同时取对应的子宫肌层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采用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
内容提要刘宗周晚年提出“意为心之所存”的命题,引发了与余姚史孝咸、史孝复兄弟的争论。史孝复坚持王阳明所说“知为心之所存”,反对刘宗周的命题。虽然刘宗周认为两种提法大同而小异,但...
[摘要]《拔本塞源论》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学术思想精华的总结,其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成圣”这一核心问题做出的回答。王阳明认为,要学为圣人,必先知晓何为圣学及从入之门。同时,王阳明...
摘要:王阳明的廉洁自律思想和其心学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二者彼此融合,在阳明心学的指引下,王阳明的廉洁自律既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又有以内省为主导的道德实践路径。他在为政实践中,...
内容摘要:王守仁“致良知”的教化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致良知”就是做到知行合一,使人们在内心中具备“善端”,外在行为中处处行善。这一教化思想不仅对明后期社会风气...
“阳明心学”作为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流派,发端于南宋陆九渊,经明初陈献章的彰显,至明中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心学的形成,以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阐发“吾...
[摘要]何心隐是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平民社会改革实践家,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泰州学派是阳明后学中的一支,一方面它继承了阳明之学,另一方面也被批判为是一个与王学渐行渐远的...
内容提要嘉靖六年“天泉证道”并无“四有说”“四无说”的提法,二者是王龙溪后来才提出的事实,形成龙溪语境中“四有说”的特定论题。传统学术和现代学界的相关论述,不仅表明龙溪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