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中叶心学在《左传》研究上有季本、湛若水代表的两种倾向,季本发展了王守仁直觉解经的观点,将《春秋》看做孔子脱离旧史的独创,以自己设定的孔子直书标准去取左氏其事其义;湛若水...
[摘要]龙场悟道之后至正德九年,王阳明重点提倡通过静坐“自悟性体”的修身方式。此后,转而提倡通过“事上磨炼”以“省察克治”的修身方式,并以此为修身的初级阶段,而将“自悟性体”的...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王阳明,在其一生中始终将书院教育作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从事教学和指导的书院有14所。在书院实践中,王阳明将道德理性作为其书院...
摘要:“仁”与“孝”皆是儒家强调的重要德目,对二者关系有不同解读。王阳明继承了宋儒以“体”“用”解释“仁孝”关系的做法,认为“孝”是“仁”体之用,而体认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对父...
【摘要】王阳明认为教育应以道德教化为先务。德性是在情感、行为、理智维度表现出来的整全品质,道德教化则是在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理性维度开展的系统工程。道德情感以艺术熏陶来兴发...
摘要:儒家特色的知识论发源于“心”,而“心”的功能则不限于“思”,还扩充于“性”“情”和“命”,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格物致知”和“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其特色是具有伦理性的知识论...
摘要:刘元卿是明朝中后期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师从于泰州学派的耿定向等阳明后学。为了纠正当时一些儒者耽空蹈寂的不良学风,刘元卿以“生生不容已”的至善本性为前提,将合理的人欲作...
■哲学试析耿定向的“万物一体”论牛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作为泰州王学的代表,耿定向的学术以“不容已之真机”为核心“不容已之真机”发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实...
摘要:根据明清学人著录、国内外古籍目录和清末三原学人贺复斋手书《〈典籍格言〉题识》,结合新出版的《关学文库·贺瑞麟集》,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综合考察贺氏编纂《原故文...
社会上王阳明“心学热”还在持续,王阳明心学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应该得到重视。一、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平等意识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每个人的良知都是...
[提要]王阳明的良知学,涉及本体、工夫、境界等多重理论维度,有其意域范围。由于致良知之说发自晚年,王阳明未及与学者深究其旨,故引发后学者多方探寻。阳明后学对良知作为“千古学脉”...
摘要:宋明理学开始重视本体与工夫的关系,但对此问题的讨论大都缺乏系统。与此不同,王阳明把它们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以统摄其他范畴。拟从本体与工夫一致、工夫内涵及特征、工夫达于...
·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摘要:王阳明执政南赣,南赣地区正处于动荡之秋,社会动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为了平定贼乱,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王阳明在赣闽...
【摘要】阳明后学如同许多儒家思想派别一样,秉持一定的道德信念来从事社会伦理实践,以期落实儒家学者的伦理和家国关怀。在王阳明心学的主导下,阳明后学的道德信念主要体现在对于王阳明个...
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陈献章是一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想家,被称为明代心学宗师。他十分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养成,尤其是对“诚”“孝”“气节”等重要道德内容的阐释。他提出了独特的...
关学即关中之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学肇始于北宋的张载,张载曾于陕西郿县(属于关中地区)一带设席讲学,一时间执经受教者甚众。宋室南渡之后,吕本中较早地提出了“关学”这一...
[摘要]黄道周《春秋》学在明代《春秋》学中独树一帜,这与黄道周经学思想的整体格局有关。黄道周认为《春秋》亦经亦史,其治《春秋》,主要特点有二:其一,事多取《左氏》,接近于以事治...
·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摘要:浙中王门和江右王门公认为是阳明后学中的两大最重要的学派,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基于阳明学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
摘要:“致良知”是王阳明晚年为学主旨。身陷宸濠、忠泰之变中,王阳明愈加笃信本然心体,并将其明晰化为“良知”。信而行之,行而愈信。在笃信、践履交互中,王阳明抉发而出晚年为学宗旨—...
摘要:朱熹把《大学》的“格物近道”改进到“格物合道”,格物由“近道”理论转为“得道”方法;王阳明把格物作为道德修养的“得道”工夫;王门后学把格物作为切己的身心工夫,更加突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