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风雨桥头的《万古规条》碑文,记载了光绪九年(1883年)洪州吏目衙门衙规的制定过程和具体条款。其中既有涉及洪州吏目的发展演变和职能规定,显示出各层官府对...
摘要:湘西苗族椎牛仪式的历史记载,目前可见的最早文献当属宋代朱辅撰写的《溪蛮丛笑》。目前学界或将湘西苗族椎牛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一种仪式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将椎牛看作湘西苗族特殊...
摘要:传统节日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时序节令,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息息相关,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发挥着发展经济、凝聚社群等社会功能。“泛节日化”是泛民俗的具体表现之一,...
摘要:在侗族社会,桥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作为村落空间的界限,成为民族旅游和文化遗产的符号,桥梁的建造还与侗族人基于功德观的公益事业息息相关。然而,除了具象的桥,他们还传...
摘要:清水江流域青山买卖契约是指在人工营林幼苗种植郁闭成林或发兜木萌芽成林后到成材伐卖这一过程中,卖主和买主签订的山林权益民间规约性契约,内容涉及青山买卖原因、青山四至、青山价...
摘要:大贯惠美子教授是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在她的诸多学术研究中,给予“物”的象征意义以极大的关注。她主张从历史中“物”象征意义的变迁入手,通过“物”的一词多义、政治势力的渗入与...
摘要:包装传统与推进文化产业化是当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关注了文化商品化导致的原真性丧失以及文化衰落等现象,而忽略了城市转型过程中,地方社会关...
摘要:祠堂是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空间,其功能更新与活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遗产活化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徽州传统村落祠堂...
摘要:将身体感的讨论置于灾后重建的语境中,关注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整体搬迁的北川县城。地震和灾后重建给当地人的生活造成了时空上的断裂,试图以人的身体的多重感官作为切入点,通过...
摘要:对藏族原生态文化的解读主要存在三个视角,进而形成一种地理环境因素、宗教因素、人、行动方式和选择结合的作用机制。通过“神鱼现象”的分析,认为西藏牧区的生活世界具有一种基于身...
摘要:在贵州清水江中游地区流传着一个关于苗族独木龙舟节的神话传说,传说中M寨的龙舟是“鬼龙”“火龙”,现实中M寨不仅被其他村寨疏离,龙舟节期间还要遵守各种禁忌,但尽管如此,M寨...
摘要: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理论是基于单一的生命世界——今生而展开的。此外,韦伯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大多把宗教视为哲学意义上的宗教,而对这种宗教在民间被信仰和实践的情况却...
摘要: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民族主体性常常表现为对政治的诉求,在民族发展的今天,民族主体性的表达趋向于多样化,并更多呈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诉求。基于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古文字”再生...
摘要:民族习惯法在其衍生、异化到向国家法的深度互动中,经历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生成模式。从国内外学界的理论研究中,关于如何认知、善待并提升民族习惯法的地位以助力参与国家法对社...
摘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景观因涉及一整套与人们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的知识系统而不易于呈现。景观呈现是人们对景观展开的第二次创作,是对社会文化景观以及形塑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