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视野中的共产主义不是以正义、平等和自由等政治理念为基本价值诉求的共同体,也不是以某种至善的伦理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体,更不是以某种准宗教的信仰为基础的共同体,而是源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摘要:“两个决裂”阐释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以及两者决裂之后的文化追求即建立共产主义文化,表现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决裂是基...
摘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深受黑格尔影响的代表之作,所以理所当然地容易将其中属于马克思自己理论的独创性给湮没。尤其是再加上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更难以显现出马克...
摘要:价值的实践性特质,使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人的幸福,必然立基于人类劳动(非异化劳动)之上。劳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劳动不仅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而且使人在劳动这一“对象化...
摘要:《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伟大成果,其蕴含的生态思想并不是零散杂乱的,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逻辑体系,它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资本与生...
摘要:马克思主义发生学方法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完成了对近代发生学方法的超越,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解释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理论范式。这一方法具有科学性、批判性、实...
[摘要]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的全面发展关系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重点阐述了青年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们指出,青年的...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一门科学”思想,通常大多是在人与自然和谐乃至环境伦理的意义上被解读和诠释。其实,以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为核心的“一门科学...
[提要]本文以CSSCI(1998-2016)收录的179篇引用马克思著作的宗教学学科论文为中心,通过系统地使用文献信息计量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了马克思著作对我国宗教学的影...
[摘要]在2008-2018年间,学界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长期保持较高热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与实践保持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此期间,研究相对集中在《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传播研究、...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是一种世俗化的宗教,其资本逻辑等同于“商品—货币—资本”三位一体的拜物教体系。马克思并不止步于创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真正意图在于:通过政治经...
摘要:以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十分强调其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从而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与其他哲学,特别是与法国启蒙思想的联系。通过对马克思和卢梭有关异化的思想进行比较,寻找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使命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从理论高度看,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又以“现实的个人”为落脚点,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项追求辩证实践理性的“未竟事业”。它被看作是反对僵硬的“辩证唯物主义”声索的理论圭臬,充塞着否定性思维的广阔“可写性”空间,在适恰的不同历史流域呈...
内容提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社会生产力为主线,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竞争最终取胜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这一理论是开放的,开放...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和制度文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文明存续发展相依相融的统一体,以在自然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方面实现文明超越。马克思...
摘要: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基本趋势,《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蕴含着物质生产活动的世界性、文化活动的世界性、“世界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等丰富的全球化思想。然而,当前世...
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的萌芽最早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表述了科学理论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教育。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
[摘要]马克思曾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他一度接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并且借助费尔巴哈来批判黑格尔以及国民经济学家的思想,但随着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政治经济学...
摘要: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对马克思而言,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不亚于生产方式。阶级斗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展开形式。阶级斗争发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