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阐述了辩证发展观、实...
【摘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的梳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
设立“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儒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编委之一王进教授首倡的,我们都很赞成。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而且深刻影响了价值取向、哲学视野等——当然也包含儒学...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也是中国哲学快速发展的40年。40年中,中国哲学渐渐回归到其应有的学术性,在不断提升哲学品质和与世界哲学研究接轨的同时,积极回应并...
摘要:唯物史观的根本要义在于尊重现实的人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分析社会现实、揭示历史发展趋势。传统革命视域下,社会历史演进通常被概括为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革命逻辑...
摘要:马克思在创立唯物主义开始,就对以前用神的旨意、绝对观念、绝对意志以及人性来解释历史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了彻底批判,把这些不“科学”的观点从历史领域驱除了出去。为了深入剖析资本...
·哲学与文化研究·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初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他们在这部著作中不仅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和青年黑格尔...
[摘要]与西方人本主义相异,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虽未直接提出人的生命问题,但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进程中,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始终是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伴随历史唯物主...
[摘要]梳理问题哲学研究的演进,可见“问题哲学”一词指称的对象在我国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当前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其一是把问题哲学视为一种专门研究“元问题”(问题的共性)的哲...
§马克思主义研究§摘要:历史性是事物在历史中现实地存在的特性。黑格尔力图从本体论角度探究历史性,但并未给予历史性以立足的现实根基。他以理性辩证法理解历史性,...
摘要: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主要有从解释世界的哲学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存在论境域的根本转变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转换等三种基本观点。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当代哲学发展的整体...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关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然而,对历史...
摘要: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从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世界视野出发,表达一种旨在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在追求人类共生关系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一致的同时,表达了一种对现实...
摘要:意识形态的现当代研究域无疑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但他们主要是在哲学认识论的意义上来揭示意识形态本身的存在方式及产生根源。他们之后,意识形态的研究范式出现了结构-文化主义...
[摘要]在马克思恩与格斯看来,构成思想与利益相互关系的基座是历史。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决定人们如何思考的前提是与物质利益相关联的社会发展规律...
摘要: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人的需要是“现实的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全面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业已成为当下中国...
[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解公平正义的前提,将发达的物质基础视为现代意义...
摘要: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
摘要:辩证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自然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性中发现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摘要:幸福问题一直都是哲学史中倍受关注而又充满争议的一个话题。哲学史上的众多幸福论之所以没有真正地使人类走向幸福,是因为它们在理论的发端处就为人类埋下不幸的“隐患”。这种隐患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