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树平:佛教生态哲学思想探析论文

    王树平:佛教生态哲学思想探析论文

    摘要:佛教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不少生态保护思想。佛教的因缘观、轮回说、同体大悲精神等,教人以系统、整体、联系的视角看待自然环境,形成“心灵生态”“身体生态”与“环境生态”良性发...
  • 朱馨月:你在普陀山看见了什么论文

    朱馨月:你在普陀山看见了什么论文

    WhatYouHaveSeeninMountPutuo第一次上普陀山的时候,我年纪尚小,回家不久就在课本上学习了鲁彦的《听潮》。文中鲁彦在这儿听到的是潮,而我看到的是海和古刹。...
  • 洪耀辉:纳格拉洞藏经秘境的文化旅游价值论文

    洪耀辉:纳格拉洞藏经秘境的文化旅游价值论文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发现于2010年9月,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迪庆州藏文研究院专家联合鉴定,初步断代为明清时期。在国家图...
  • 周黄琴:晚明《楞严》之诤与诠释依据问题——以云栖祩宏的《楞严摸象记》为例论文

    周黄琴:晚明《楞严》之诤与诠释依据问题——以云栖祩宏的《楞严摸象记》为例论文

    [摘要]无论就主体,还是意旨来看,晚明《楞严》之诠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僧界的天台与华严甚至借诠释之机把《楞严》化为维护各自宗派的载体,从而把《楞严》之诤推向了高潮。然而作...
  • 侯坤宏:证悟与契入——对现代四大高僧修持观的观察论文

    侯坤宏:证悟与契入——对现代四大高僧修持观的观察论文

    [提要]本文主要针对:虚云和尚、印光法师、弘一法师与太虚法师等四位近代佛教人物的修持方式进行梳理,这四位现代僧人,有誉为“民国四大高僧”者。文中从∶“虚云和尚主张禅净不二”、“...
  • 李利安:中古佛教畜犬现象之探析论文

    李利安:中古佛教畜犬现象之探析论文

    [提要]佛教畜犬现象从南北朝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佛教畜犬既有僧人个人行为也有寺院集体行为,既是出于佛教的慈悲利生精神,也有其现实需要。犬在佛教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犬的异...
  • 王水根:江西农村女性佛教信仰调研简录论文

    王水根:江西农村女性佛教信仰调研简录论文

    摘要:在信解、愿求、修行、证果四大方面,当下的江西农村女性佛教信仰个性,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女性佛教信仰特征,更有基于其所在地域背景差异和农村女性性别身份标签视域下的江西地方信...
  • 王娟熔:中国佛经中的珍稀写本研究论文

    王娟熔:中国佛经中的珍稀写本研究论文

    摘要:佛教的弘法活动对经书产生了极大需求,佛经写本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方式。写本的抄写者或者组织者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或者亲近佛教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们抄写佛经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
  • 李学文:飞云剑论文

    李学文:飞云剑论文

    序幕宋平安躺在铺里身体一直发抖。睡在铺里的金侠斥道:“怎么搞的,你身体颤抖得太厉害了,叫我怎么睡啊?”宋平安:“对不起,打扰了你!我感到太恐怖、太可怕了!确实无法控制自己……”...
  • 赵纪彬:试论中古佛典序跋的佛家思想文化价值论文

    赵纪彬:试论中古佛典序跋的佛家思想文化价值论文

    摘要:中古佛典序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思想,其中以性空、禅、戒律、会三归一等为代表。中古佛典序跋所融入的佛家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拓阔了佛理的保存途径,而...
  • 林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与儒道的相互借鉴与影响论文

    林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与儒道的相互借鉴与影响论文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长时段历史意义并改变中国固有文化结构的文化传播活动。从重复性博弈来看,佛教以合作盈余、优势互补、最小最大相对让步等策略与儒道等文化形态进行长期博弈,逐步实现...
  • 黄光旭:论《坛经》中的心识结构——基于对法海本与宗宝本的对比研究论文

    黄光旭:论《坛经》中的心识结构——基于对法海本与宗宝本的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法海本与宗宝本《坛经》虽然都将“六根”称作“六门”,但二者所建立起的心识结构却完全不同。法海本所主张的心识结构是自性在思量作用下生出万法,再由超越诸法及六门的物质性而生...
  • [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陶弘景作品中的佛教论文

    [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陶弘景作品中的佛教论文

    [提要]学界通常认为道教经典大量借用佛教元素的情形,主要存在于五世纪早期的灵宝经中。提出两点证据,指出我们应当重新考虑此一成见。佛教关于轮回的观念以及多重世界构成的大宇宙体系,...
  • 李璐:论唐代道教存思与梦论文

    李璐:论唐代道教存思与梦论文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摘要:唐代道教发展地如火如荼,其关于梦的概念和学说臻于成熟,关于存思的方法和内容也渐趋丰满。存思既是一个促成吉梦的过程,也是一个攘除恶梦的方式。存思与梦的互...
  • 陈蓉:青藏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实证研究以青海塔尔寺为例论文

    陈蓉:青藏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实证研究以青海塔尔寺为例论文

    摘要:为提升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推进青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以青藏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吸引力强度及权重...
  • 杨可:禅与文化艺术之关系探寻论文

    杨可:禅与文化艺术之关系探寻论文

    【摘要】禅的目的是认识到原本的自我。为此,禅便是需要不断严格修行,追求终极自我,这是一种精神上和哲学上的东西。但艺术需要借用空间、造型或者文字等表现手法,没有可视化的表现则无法...
  • 王涛玉: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信仰空间研究——以拉萨D村家庭佛堂为例论文

    王涛玉: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信仰空间研究——以拉萨D村家庭佛堂为例论文

    摘要:佛堂作为一个普通藏族家庭中最神圣的空间,它的出现与西藏的社会历史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着重探讨了藏族家庭佛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佛堂在藏族人们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 张晓林:印顺对宗喀巴下士道的批评平议论文

    张晓林:印顺对宗喀巴下士道的批评平议论文

    [提要]佛教对于死亡有独特的认识。传统上,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以超越生死轮回、获得解脱成就为目标,并把观察死亡作为修行、拯救的重要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宗喀巴对此有...
  • 李利安:论古代印度的补怛洛迦山信仰论文

    李利安:论古代印度的补怛洛迦山信仰论文

    内容提要古印度观音道场信仰是随着菩萨信仰的兴起而兴起的,并定型为补怛洛迦山信仰。这一信仰既涉及道场位置与形貌,也涉及观音的身份与功能,更涉及信仰者的内心认同与宗教修行等很多要素...
  • 袁志伟:公元5-6世纪长安佛学界关于佛性问题的讨论论文

    袁志伟:公元5-6世纪长安佛学界关于佛性问题的讨论论文

    内容提要佛性问题是公元5-6世纪长安佛学界探讨的核心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长安佛学界对佛性内涵的理解经历了由“客观真理”到“主观心性”的转变,逐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