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工程的契合是推进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应然逻辑。文章在分析社会工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程本质的实践性与共享发展实践性的逻辑一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这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辉...
社会主义理想渊源新探社会主义理想渊源新探戴亮(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69)摘要:从莫尔《乌托邦》的问世到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理论经历...
摘要:在现代技术社会中,技术浸入身体,两者密不可分。技术化身体即技术与身体两者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新的主体形式。技术化身体的审美意义在于人性的绽放及人对自由的追求。同时,技术化身...
摘要:栖居大数据信息文明时代,人们经历了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新型伦理关系的过渡,掌握了经验与实证相统一的伦理思维方法,同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道德与利益关系。在人们畅享信息...
摘要: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它极可能担负道德责任,拒斥人工智能成为道德能动者是不现实且理由不足的。人工智能作为道德能动者有其哲学理论基础,但它目前只能成为显性伦理主体而非完全伦理...
摘要:马克思所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短小精悍、意蕴深远,留下了巨大的学术争鸣空间。其中,关于第六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是否是马克思为人的本质所下的定义,存...
政治·法律摘要:马克思的空间思维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主导性研究,其空间思维相较于历史思维更具社会研究的停驻性。这种停驻性为我们把握不同时代特征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现实依据...
【提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在逻辑由劳动逻辑和资本逻辑共同构成。劳动逻辑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提,把人的一般劳动作为逻辑批判的起点,确立批判基础、明...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全球现代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具有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特质,开创了21世纪人类的新文明。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要]从分析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德国古典哲学基础出发,探寻这一概念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之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扬弃了“自我意识”的形而上传统,赋予了其以...
摘要:马克思文明观深刻揭示了主体解放的过程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阐明了主体解放的历史发展进路:文明思维方式变革中自我意识主体向市民社会主体的转变、资本主义异化文明批...
摘要五四时期是一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期,在众多的思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主流思想,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指明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途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以...
〔摘要〕辩证法是关于否定、批判、革命的真理学说,它所批判的对象不是任意与偶然的,而是对思想前提进行批判。也正是这种对某些既定合理的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反思批判,才会有真正的哲学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