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孟子》一文曾对“大人”及居其位者所应具备的德性修养作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论述,具有值得探究的丰富内涵。在“大人”这一个概念统摄下,德与位并非截然区分,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摘要:孔子仁学是中华传统的根基,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的代表,两者的比较能够明晰东西方的根本差别。在个人的发展、德性的要求、正义的需求、好学、训练等问题上,东西方的见解并没...
〔摘要〕现代视域中的“孔颜之乐”涉及幸福与幸福感、情感与理性、存在与境界,“乐感”“乐境”是德性幸福的鲜明特质。道德理想主义的“德福一致”构成儒家幸福观的理论预设与逻辑起点。生...
【文化哲学】摘要《大学》中的幸福观浓缩着儒家德性幸福思想的精华,是指导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拓展功业境界、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着“治心”与“治人”的双向度建构过程。道德主体的...
摘要:从“诸人”与“诸己”、境界论与目的论、“形而上”与“形而下”三个角度出发,辨析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差异,既可以抓住“中庸”之法的中和、至诚与“中道”...
【哲学研究】关键词:荀子;解蔽;治气养心;为己之学;精神修炼摘要:在以“养心”为目标的“心术”当中,荀子所看重的,首先是心能“知道”与如何“知道”。这对等于获得理智德性的精神修...
【传统文化】摘要儒学的发展历两千五百年,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尤其是20世纪中叶海外新儒家“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出现,大有喧宾夺主之势。细究新儒家“道德的形上学”,即坚持一切中国文...
摘要: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落实,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亟需儒家文化贡献出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所在。中庸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庸之道所倡导的德性政...
[摘要]儒家休闲哲学强调人在休闲中的道德内省与悟觉,信崇人通过积极的道德修养才能获得人生的安乐和生命的自由,从而为休闲建构起基本的道德价值基准与内在的德性维度,开创了中国传统休...
[摘要]德性论是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尤以先秦儒家德性论为代表,国内许多学者将先秦儒家的德性论与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家的伦理学思想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中离不开对于《中庸》中...
摘要:《论语》中“信”的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人格健全的必备品质,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立国立民的根本。“信”是“...
摘要:幸福是人类文明一直所探寻的,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留下了优秀的幸福观资源。本文从先秦的优秀文化入手,对儒家以德性为上的幸福观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了探讨,试图对其有一...
道家的“无欲”概念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理智德性。老子的“有欲”是一种认知策略,而“无欲”则是一种更根本的理智德性。一方面,“无欲”包含追求理智善的动机成分,即试图理解“...
“尊德性”与“道问学”这对学术概念,初见于《礼记》之《中庸》第二十七章,是儒家对君子的诸多要求之一。而后,经历秦汉魏晋儒学的发展变化,到宋明时期,理学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革,“尊...
周灭商之后,内外争战不断,而孔子正生于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即“礼崩乐坏”之时。据《左传·昭公八年》记载,孟僖子自恨不能通礼,死前嘱咐其子南宫敬叔从孔子习礼。而此...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以儒家思想最具代表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一度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西方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众多学者研究。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是希腊哲...
摘要:中国传统的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性,认为整体是个体的母体,整体先于并且高于个体,但后来从强调整体性走向了强调一统性的极端。传统整体观念主张个体融入整体,而融入的目的是要个人通过...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志困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志,潮州,灵魂,创一流,自由,恩典,德性。意志困难论文文献综述写法苏德超[1](2019)在《激进...
内容提要立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政治现象。它通常以德性论的伦理样式塑造着人的志业追求和精神生活。然而,个体德性论视阈中的立志只是在与自我相涉层面,关联着我们做人的观念,一旦扩及...
摘要:在公民德性问题上,托克维尔与之前的思想家颇为不同,他不再看重德性之美,而是因应民主时代的人们对于利益的诉求,强调德性的功用。在托克维尔那里,“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是理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