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社会摘要:技术的德性,与作为生命体的人的出现及其进化密切相关,是理智德性、道德德性和审美德性的汇聚,并蕴涵着四重交互效应及其发展的关系,即人类史和自然史的交...
[摘要]麦金太尔晚近将依赖性纳入德性伦理之中,其核心概念是独立实践推理者,而这一概念是通过前提性概念“好”与行动的理由获得界定的。成为充分独立实践推理者不仅需要对他者形成依赖,...
摘要:亚当·斯密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然而,他在其第六版的《道德情操论》中却着重强调了“理性”的作用,并且还将“理性”置于其学说的关键...
摘要:如何成为独立实践推理者是麦金太尔后期德性理论的重要关切。麦金太尔基于人与动物的相似性认为儿童与失能者拥有难以避免的脆弱性,而脆弱性的摆脱与否在于共同体为其提供依赖的程度。...
[摘要]“人该如何生活”或“何谓好的生活”是苏格拉底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关切的基本视域。通过与对话者一连串的叩问和对谈、诘难和训诫,苏格拉底所说的“好的生活”的...
拜读了美国著名学者安靖如(StephenC.Angle)先生的大作《责任心是美德吗?——美德伦理学视域下重思孔孟荀的主张》(以下简称“安文”),深受启发。安文处理问题很细腻,可...
摘要:“悟”是一种集道德情感、道德理性与道德行动总和效应下,实现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道德认知实践活动,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种较为独特的运思方式。从字义上看,“悟”的内涵从身体的...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是以目的善作为起点从而引出最高善幸福,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目的善都是为这个最高善服务的。善就是符合德性的品质,就是说要想达到最高善幸福,人在实践活动...
如果美德和幸福只能选一样的话,你选哪一样?“创投”项目的实施,涉及政府、债权人(现在主要是银行和担保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影响因素也不一样。美德并不...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幸福”这一概念有着较多笔墨的论述,由此形成了他的幸福论思想体系。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于“幸福是否需要外在善”的回答颇多争议。本文通过...
摘要:“游叙弗伦困境”本质上是行为标准的问题,即其到底内在于行为自身还是由外加于行为之上。康德之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或者是超验论的,或者是经验论的,其所要求的行为不具有普遍必然...
[摘要]对宗教幸福的猛烈批判是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重要使命,同时费尔巴哈也深刻批判了古典德性幸福,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现代德性幸福的进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和幸福论在表面上很容易造...
摘要:在《道德形而上学》德性论导论中,康德在分为三小段的一长段话中论述了“一般德性”。在第二小段前面,他使用三个代词sie,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有学者把前两个sie译为“德性”...
【摘要】学界对康德哲学对自我的完全义务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康德最终放弃对自我的法权义务,德性论中对自我的完全义务也不是严格的德性义务。这种争议涉及对康德义务体系划...
摘要:生活中有幸福,但也不缺乏苦难。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政治要处理欲望、财产、权力等问题。欲望、财产与权力等,假若不是卑下的,那也绝不是高尚的,它涉及俗人俗务。人的这种存在论所...
摘要:二程在孟子及《孟子》升格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程的孟子诠释学禀承孟子“以意逆志”的精神,主张义理是经典所载之道,而文意则是载道之具。二程在孟子的启发下发展了自己的诠释学...
【摘要】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两分是宋明时期流行的做法,德性之知不萌于闻见则是自张载、二程开始的代表性观点,目的在于维护德性的先天必然性。朱子希望沟通闻见与德性、人心与物理的“主...
摘要: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贯通知与行,规避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两种弊病,这对当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在“知行合一”这一话语体系下,根据时代需求,吸取王阳明的伦...
摘要:朱熹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于二者的相似层面的挖掘,廖申白、周辅成、谢晓东等人曾从静态的视角做出相关的努力,探索出相关的研究...
摘要:中国古老的“象物比德”的文化传统,为宋代理学家所承继和展开。理学家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扩大了“象物比德”之“物”的范围,拓展了“德”的种类和内容,发展了“比德”“取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