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前者是在何种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批判性转化,依然需要仔细考量。本文试图从内化与外转两个维度去进一步把握二者的劳动概念...
摘要: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假象概念作为存在逻辑与本质逻辑之间的过渡概念。在本质逻辑部分的开篇,通过构造假象概念的直接性这一悖谬,黑格尔成功地将否定性概念引入了对本质概念的分...
摘要: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关于家庭的思考在他的政治哲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认为,黑格尔强调婚姻和家庭对于伦理——政治的奠基作用。伦理的形式既包括主观环节,又包括客观环节,唯...
[摘要]先验演绎的任务在于证明纯粹知性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即“我们能够认识什么”,其包含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方面。其中,主观演绎的目的在于证明知性的能力自身,而客观演绎则要证明...
摘要:《永久和平论》被视为康德政治哲学中极具独创性的部分,但自它诞生起就遭遇了无数的争议。20世纪以降,以施米特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学者对它的评价趋向两极化。在施米特看来,永久和...
摘要:文章重新审视了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与《存在与时间》中真理理论的关系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区分了命题真理(包括理论命题和日常命题)与现象真理(无蔽)。传统真...
摘要: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呈现了两条批判灵魂实体性的进路:A版关注于灵魂实体性谬误推理的无结果性,B版着重于该推理的无效性。A版对实体的先验规定与灵魂的经验规定,遗留了灵...
摘要:本文在康德界定的宗教概念的前提下对其哲学释经原理进行分析。神学学科与哲学学科之争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它表明坚持以启示和认信为基础的神学学科和以理性和道德行为为基础的解释...
[摘要]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所描述的是一种时间性的原初生活意义,从构造时间对象过程的三个方面来探究生活意义可以有效地把握这个主题:作为内时间意识的原初之处的个体化问题域、作为意识...
[摘要]康德的实践哲学具有一个完整的义理系统,贯穿其道德形而上学、实用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等,从本体与现象的绝对划分开始,为绝对的道德价值在理性世界确定其先天来...
【摘要】伯恩施坦以康德哲学作为坐标,一方面批判“科学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科学”;另一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成为“批判...
[摘要]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死亡无论对于自我构造还是世界构造都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采取事实性原初经验的思议模式,从而忽视了本我论前标识(Vorzeichnung)的思议模...
[摘要]汉斯·约纳斯在现代灵知主义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通过引入存在主义哲学,建构起灵知主义的理想范式。对这个灵知范式的形式论和要素论的分析,分别呈现出它的革命性...
[摘要]黑格尔辩证法不仅起源于希腊理性,而且脱胎于基督教神学,是黑格尔因应时代需要将神学真理哲学化的一种结果。从《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中可以发现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同一”最初...
内容提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近代哲学强调内在自然的外化,中国庄禅哲学强调外在自然的内化。两者都忽视了自然的“存在”意义。海德格尔则自始在历史时间内厘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自...
·书评与访谈·德国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非常有名;用美国哲学家德沃金(RonaldM.Dwo...
【德法哲学】摘要:从经典著作《物的追问》出发,海德格尔重新触及了形而上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事物的事物性到底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跨越事物才得以建立起一种...
摘要:康德留下的最后遗稿是未完成的第四个批判的纲要和相关内容的随想录或备忘录,可视为这一批判的雏形。遗稿提出先验的形而上学原理运用于具体的经验事实如何可能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承袭...
摘要:康德的自由观构成了其实践哲学的基础,而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的区分是其自由观的一个核心性的区分。本文对康德哲学中的实践自由与先验自由两个概念的内涵、差异、共同点和内在联系进行...
[摘要]康德的哲学美学理论,介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是种非常健康的审美理论。康德审美论的非本质主义面孔,展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思判断在康德那里,带有独断论性格。反思判断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