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扎西:禅宗本土化及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述略论文]()
民族与宗教工作摘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作为我国宗教工作的着力点,在探索可行路径的过程中,应当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宗教中国化并非近世之新产物,而是中国社会早已有之,禅宗即为鲜活例...
![刘扬:东北民间信仰与地域文化的互动论文]()
摘要:历史上,民间信仰的传播和发展与东北社会文化发生了融合和碰撞,地域文化融入民间信仰的因子,民间信仰也丰富了地域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乐舞文化等内容。东北民间信仰影响...
![时秋:日本阴阳道泰山府君祭所用文书考——以阴阳道“祭物献纳状”与道教“献状”的关系为中心论文]()
[主持人语]泰山文化与日本有着密切联系,遣唐使参加封禅大典、泰山信仰的传播东瀛及泰山文献在日本的传布等,皆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值得探寻的一页。本期集中刊发一组论述“泰山与日本...
![陈刚:神灵变迁与谱系重构——西王母收女记之瑶姬篇论文]()
摘要:在破碎与重构中,西王母凭借神职与影响,逐渐从西部高原走向全国,与其他神灵不断接触、整合,具有中国亲缘特色的认女儿成为神灵互动的方式。认女儿是西王母与瑶姬双向互动的结果,既...
![李卫青:藏羌彝走廊民间信仰与道教文化的互融与整合论文]()
摘要:“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
![逄礼文:“养生”概念新论论文]()
[摘要]养生观念的生发,是在祭祀诉求中以极为神圣和神秘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在类比思维的作用下,人类通过祭祀的方法,祈望得到上天对自己更好的饲养、供养;“生”的祭祀意象是人们对生活...
![马云霖:民间信仰的离散与整合论文]()
摘要:清水县因封闭的地理环境,为民间信仰的保留和传承提供了温床。清水民间信仰具有信仰对象的多样性和信仰活动的丰富性等特点,同时又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在庙宇布局和信仰主体身份两方面的...
![白照杰:“吾之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新诠——中古佛道论辩语境中的“老君身体”论文]()
摘要:在中古佛道论辩的背景下,一些佛教徒针对《道德经》中“吾之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一语,对老君的神性进行质疑。佛教方面将这句话中的“吾”理解为“老君”的自指,实际是文本认知变迁...
![吴春燕:日本中世禅僧对中华道教文化的认同与传播论文]()
摘要:日本中世长达四百余年,禅林在多个领域与道教产生交集。入华日本禅僧不仅在主张三教一致时论说道教,在宋元明时期的中华大地上交往道士、拜访道场,还将大量道书带入日本,并在禅林翻...
![程瑜瑶:明代出版文化语境下神仙集传的刊刻与新变论文]()
摘要:神仙集传是道教传统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列仙传》起,几乎历朝历代都有道徒将神仙故事和传记汇集成书,以证明神仙之实有,并弘扬道教的修行方式,为后世修道者树立楷模。而进入明...
![宁俊伟:论儒家对《抱朴子内篇》伦理思想的影响论文]()
摘要:《抱朴子内篇》是魏晋葛洪编著的一本修道成仙的著作。在该书中,葛洪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修仙之法,指出积善修德是修仙的必要条件之一。《抱扑子内篇》主要的伦理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张耀南:论“可久可大可新”之作为“中华共识”——“华学道德说”之辨析与批评论文]()
摘要仅视“中华文化”为“道德文化”,是片面的。“中华文化”有“道德”之一面,但并非仅为“道德文化”。倡导“道德文化”者,以儒家为主;此外又有释家,倡导“智慧文化”;尚有道家与道...
![刘振宇:《逍遥游》与道教丹道论文]()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过往的庄学研究中,人们很少注意到其对道教丹道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联系...
![刘湘兰:东汉《老子》注对《老子》思想宗教化的文学策略——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为中心论文]()
摘要:《老子道德经章句》与《老子想尔注》,运用章句的形式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宗教性改造,注释时分别采用了重修辞、塑形象的文学策略,使深奥抽象的老学思想变得浅显易懂,有力地推进了...
![李海峰:道家思想中“道”内涵的三重维度论文]()
古今论坛摘要:“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具有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人文特色。“道”的内涵可以从哲学层面、人文层面、价值层面去理解其奥义。在哲学层面蕴含了“道”的本源性、超...
![陈晓杰:王龙溪在阳明学中的定位问题——以“凝”字为线索论文]()
[摘要]王龙溪历来被认为是阳明后学“良知现成派”的代表人物,但在他的著作中却有很多阳明后学“良知修证派”的代表性论述,如“凝”等。对于王龙溪思想的研究,就有必要跳出常规性的对比...
![孔令宏:道家、道教的休闲观论文]()
摘要:国内休闲理论很多是近年从国外传来的,但相关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方法是中国古代就有的。道家及其继承者道教的文化与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理念最为接近,它们的休闲思想更为丰富、深刻。休闲...
![王兴芬:从“孔子师”到“国师”——唐前老子传说的衍变及其文化意蕴论文]()
提要:先秦以及西汉初年的文献中“孔子问礼于老子”事的诸多记载,一方面反映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本派学说的有意抬高和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贬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儒道二家学说在相...
![⊙谢廷玉[清华大学哲学系:科学进步与社会进化:进化论与庄学研究——以胡适、刘文典、闻一多为例论文]()
摘要:谈到庄学研究中的中西比较,大多数人已经熟悉于以“现象学”“浪漫派”为代表的阐释模式;而在民国庄学研究当中极为显赫的以进化论解庄子的进路却被忽视。本文选择胡适、刘文典和闻一...
![郭继民:儒释道之会通——以“心”经为例论文]()
提及儒、释、道之分野,似乎泾渭分明,早有定论,譬如,儒家重事功,入世;道家(教)重逍遥,“遗”世;佛家重解脱,“出”世。又如,佛家讲悟空,道教讲养生,儒家讲中庸,等等。上述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