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学研究[摘要]《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的“之先而”三字,乃“之上而”三字合文连书而被误写的结果,“先”本当作“上”字。“朝彻”有五种训解,但以司...
[摘要]从南北朝起,佛教思想就提供了一个理解《老子》的新视野。晋唐时期,《老子》诠释主要受到般若中观学的影响。宋代以后,《楞严经》深受僧人、文人、道士喜爱,并深刻地影响了宋明时...
摘要:吹万广真通过对《老子》的禅学解读,将这部道家经典纳入了三教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广真认为,老子玄宗主张的性命双修,与佛教的定慧双修一样,也是一种贯彻始终的思想学说;“道...
摘要:蕴含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老子关于生态自然方面的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自然观、“无为而为”的生态和谐观、“知足常乐”的生态践行观、“天人合...
摘要:庄子哲学中不断发出“反其性情”“反其真”“复返自然”的呼声,表达了其思想中向浑全朴素的复归。所谓“反情”“反性”之“反”就是回归、复返之意。庄子的性、情均是与生俱来的本源...
摘要:道家崇尚自然,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应违反自然规律,自然和生命共同构成人们从对于物质世界的观察到内心世界体悟的人生历程。无论从何种方面来看,道家的很多观点都可以归...
常听说“生财有道”“治国有道”,甚至“盗亦有道”……究竟这老子《道德经》等先贤及经典著作中所推崇的“道”是什么?为什么一谈到与成功有关的话题,人们往往用“有道”来表达敬意?梨花...
【摘要】庄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他选择了隐居避世、选择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并在这种境界里探求人生的价值。庄子追求“逍遥自由”,通过“心斋坐忘”,摒弃一切、忘记一切,保持自己...
摘要: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主持人按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增强适应气候能力,从减灾走向低碳经济,增强区域间合作和政府政策的协调...
【文化哲学】摘要春秋时代的老子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他用“道”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运动变化...
【传统文化】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远超从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从前的但求温饱的年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和对养生...
摘要:《老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本文从“知雄守雌”、“无为而无不为”、无欲无私和“虚静”几个方面,论述了《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关键词:修身;知雄守雌;无为;无欲无私;虚...
《逍遥游》本身是庄子及其弟子所著《庄子》一书中的经典篇目,位于《庄子》篇目首位是全书的开宗明义之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选用了《逍遥游》一文,虽为节选片段,却将庄子本人提出的...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主持人按语]本期刊发的文章中,刘洪生先生对成语“东施效颦”的考辨,使人想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同一物...
多读一读庄子的书,能够让我们更理性地把握好未来,多一分逍遥的味道。文化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面对生命的态度,即一个人如何理解生、如何面对死、如何在昙花...
【内容摘要】道家哲学中,“天道”具有本源超越性、具象显现性和多元流动性特征,“人道”以“天道”为本,是“天道”在具象世界的显现,老庄据此构建了在“天道”统贯下的人之全主体性生存...
灵宝市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因名人、名著、名关而闻名。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辞去官职,出关西行,时任函谷关关令尹喜一日朝东而望,忽见紫气冲天,...
摘要:庄子与莫尔虽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但他们的生态政治思想却有着共性。庄子遵循道之本体,提出物无贵贱;莫尔则倡导公民平等、与物和谐。虽然他们勾画的社会制度及政治理想不尽相...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庄提倡“复归于朴”的救赎之路。“朴”在最高层次上作为“道”的存在形态,是对“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