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切与思考,人类呼唤生态文明。先秦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即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由观...
摘要:老子“有无观”蕴含着精微深邃、极富哲思的思想,有着极大的超前性和前瞻性。现下解剖和弘扬老子“有无观”的精髓思想,能够做到以古鉴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深...
摘要: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而世界作为整体有其秩序,并有无数他者共在其间。因此,作为无数彼此相异的个体共存的整体世界,天地作为整体及其秩序必须保持其自在与自然,而不能为任何个体所僭...
摘要:《老子》是一部“成功学”著作。书中不仅从正面教人如何做到“功成事遂”,也从反面启发人们如何避免“失败”。第29章和第64章两次提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观点,意在教导世...
摘要:觉浪道盛《庄子提正》提出“庄子托孤”说,将庄子正位为“尧孔真孤”,并从《庄子·内篇》中提出了他的“儒宗血脉”。道盛认为,庄子虽为孔子真传、儒家嫡系,但生在孔...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教育领域均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子是我国古...
摘要:“同”是先秦诸子共同关注的学术范畴。《老子》中关于“同”的言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玄同论是老子哲学中的认识—本体论,是依次通过感情判断、价值判断、事实判断的否定和扬弃所进阶...
《道德经》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它对中国的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也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
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话能不能说,...
摘要:胡远濬的庄学思想具有系统性,他认为:庄子的立言宗旨是救世悯俗;《庄子》是一部体道之书;贯穿《庄子》内杂篇的逻辑主线是“内圣外王”之道;《庄子》语言具有正言若反的风格;庄老...
摘要:《庄子》中记述孔子言行二万余字,是精深认识孔子全人的富矿。而古今学界多以其门户之见,尤其是对“寓言”一词的误解,一向予以轻忽。兹就庄子学术渊源系老子与孔子的双兼祧,尤其是...
[摘要]孔学与老学的先后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论题,涉及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书写秩序。自民国《古史辨》以来,孔学与老学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木斋在《先秦文学演变史》...
摘要:老子的道是精微深远的,而语言是直接的。老子关于道的言论复杂而深奥,正确理解这个命题对于理解老子哲学有着很大的作用。“道不可言”说明的是本体之道无法言说,“言不及道”说明语...
[摘要]老庄会通是胡远濬老庄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他看来,探讨老庄学说的同异之点对于考察他们的内在传承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思想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他认为老庄之同,在于见道之...
摘要:《庄子》的智慧是“无”的智慧,“无”规定了道并成为生活世界的本源。然而世界却以“有”的形态呈现,因此人需要通过心灵之“无”复返于道。心灵之“无”蕴含三重意蕴,由低到高显现...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非常强大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强大的人呢?考试总是考第一名的人?在商界成为顶级的人?身后永远有一大群追随者的人?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胜人...
提要:庄子生产力批判思想的本意是要解决“物”和“人”、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把人从“物”和“我”对立的工具主义的物欲横流中拯救出来,将人本位、物本位置换为“道”本位。但...
摘要:今本《列子》载有《诗》句一,句中“帝”所指为尧,不同于《诗》中天帝之指,以“帝”为人王的观念不会早于战国中后期,故知其确实引自《诗》;而其中关于尧舜禅让的描写,与“汉为尧...
[摘要]道家养生理论,是以《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三大经典为核心,建构了以道为本体,以阴阳为根本,以气为基础,以五行为框架,以天人相应与顺应四时为指南,以“追求无我修炼自我...
摘要:《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有其深刻的寓意,它关联着对自由主体与自由秩序的理解,但历代对之的解释颇多分歧,这一分歧集中在对尧与许由二人的态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