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苍溪分校【摘要】在李唐时代,道家文化思想影响范围甚广,科举成为文人书生进入仕途的主要路径,道家文化思想是统治者统治天下的思想工具。道家文学思想在唐代试赋中的...
论文摘要在中国古典思想库中,有着丰富的朴素生态文化思想。先秦道家的"道法自然"、"齐同万物"和"生有涯,知无涯"等思...
论文摘要物质充裕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精神"空虚"这一巨大困境,相应产生了许多地消极和悲观情绪,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和损害。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乐观...
论文摘要加入道教,成为道教徒,接受道箓,迷于炼丹,是李白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长之、郭沫若、罗宗强、毛水清均有论著对此进行了阐述。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周易》渊源颇深,其...
论文摘要"接触即兴"是后现代舞者热衷表达的艺术方式,它以"身体-意识-能量-即兴"的方法,形成了由身体去感受、由接触而改变、由内心而舞蹈...
葛洪与谶纬吕宗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摘要:在魏晋道教的思想领袖中,葛洪以学兼百家、博闻广识著称,对道教理论和炼丹术贡献良多。他在《...
摘要: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及文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道家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法治领域而言,从其中寻找积极的法治观念,借中国传统文化之力,能够极大助...
摘要:佛教所包含的思想与中国本土哲学思想在济世救民、修养方式、天人关系方面有相似之处,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基础。此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还得益于佛教徒以积极的姿态迎...
摘要:老子《道德经》蕴含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为根本特征的哲学思想。其中生死观阐释了人之生死的本质内涵:人的生命由形上之“道”所生,秉承“道”的特质而成其自然性;人的死亡本质上...
摘要:作为一名卓越的生态学者和汉学家,玛丽·伊芙琳·塔克对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均有深入的研究,她认为,中国儒家与道家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这些...
摘要:“愚公移山”故事带有魏晋玄学“贵无论”的特征,“以无释有”是其哲学本体论建构的基础。愚公的“有为”是建立在道的“无为”基础之上,即道的存在是我们理解“愚公移山”的本体依据...
《庄子·德充符》“知务”涵义考辨——来自先秦道家的善意规诫《庄子·德充符》“知务”涵义考辨——来自先秦道家的善意规诫冯春祥(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
摘要《道德经》触及了《逻辑哲学论》式不可言说之物,因而它不可能清楚地言说。“道”是一个没有清晰定义的概念,从而导致它与其他概念的融合是很难避免的。对“世界”概念的澄清进一步揭示...
摘要:怎样超越万物、摆脱物累和心累,抵达理想的自由之境?《庄子》提出了一个“游”的重要概念。游的过程,就是对空间、时间、义利、心灵、生死的超越过程。在这种过程和境界中摆脱物累、...
摘要:老子思想中有其独特而全面的修身理论。老子所讲的修身并不是现代人所讲的养生,而是为求安身立命从而使个体生命达到“平衡”。“慈”“俭”“不为天下先”是老子修身思想的三大基本要...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过往的庄学研究中,人们很少注意到其对道教丹道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联系...
摘要:基于对前时代“德”观念的反思和批判,老子创立了由“自然之道”通往“无为之德”的“玄德”观念体系,该体系通过对“下德”(“伪德”)的思辨性重建,推动传统“德”观念进入形上状...
【摘要】《庄子》一书中的“兼爱”与“仁义”究竟是何意义?它是墨家和儒家的伦理学概念吗?本文的考察表明,《庄子·天道》中以“兼爱”释“仁义”之论,不适合以我们今日建...
摘要:战国时期,唯一性的学术态度和专制性的治国途径让儒、墨、法诸家学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排他倾向。相比之下,庄子思想却蕴含着更多的包容精神,其表现是:在学术态度上,庄子反对自以...
在《庄子·天下篇》中,关于惠施的“道”,可以一言以概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也有类似的言论,《齐物论》一篇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若单从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