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在政治哲学中还是在道德哲学中,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作为极权主义灾难的亲历者和艾希曼审判的见证者,阿伦特在后期也对这一问题作出...
[摘要]康德政治哲学中固有的自由法权的基本含义是每个人对于他人的任意之独立性。这种法权具有唯一性,但可分解为平等、自主、良心自由、言论自由等4个不同的环节。康德将私人法权和公共...
摘要:现代社会契约论发端于17世纪,卢梭在启蒙时代思想碰撞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契约论者的理论,他基于人民主权等观念阐述的是一种共同体主义的契约论,但是在他留世的文本中并未专门...
摘要:“无思”是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理论的核心,也是贯穿其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脱胎于阿伦特对极权政治之恶的考查,反映了人的“多余性”,后来被阿伦特视...
摘要:政治学核心概念是政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形成自己的有效政治学核心概念基石,构建出与西方国家政治学概念体系不同的、适用于...
〔摘要〕法家对儒家的批判是在“国家政治”兴起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法家认为,国家政治是一种“陌生人”的政治,需要打破血缘、脱离伦理、去除人情,才能实现政治的统一、稳定、公平。儒...
摘要:高学历人才并不缺乏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道德意志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要靠职业道德理想的支撑。高校和用人单位对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准则负有重要使命...
动机视角下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spanclass="superscript">*</span动机视角下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程垦1林英晖2...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公务人员作为代理人往往基于自利立场进行行为选择,在集体行动中往往会因诱因不足导致代理人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关于委托代理...
摘要:社区的兴起,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我国社区是为了满足社会福利服务而选择的一个社会管理平台,这个时期的社区以福利保障为主要内容,利益分享是其主要特征.而一个意义社区应该是以情感...
摘要:人情及其互动仪式为贿赂行为提供道德上的支撑。贿赂时,贿赂双方运用互动仪式进行的表演有其“道德化”的功能,而且这种“道德化”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是用来掩饰贿赂的不合法性和不...
摘要:道德绑架是人们以道德的名义,按照其认定的道德标准,通过舆论压力干涉他人道德行为选择的一种现象。道德绑架的发生既与道德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一定时期内人们的社会心理有关。道德...
社会学摘要:城中村作为特定道德生活方式的空间场域,成为失地农民抑或是进城农民的暂时聚集地。在道德文化的空间转换过程中,现代城市文明的辐射与农村传统道德观念的承续交织在一起,城中...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德治作为乡村治理的情感支撑,在增强自治有效性、弥补法治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摘要:从制度伦理到社区伦理秩序再到个体道德进步,是基于自治视角考察农村社区伦理道德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针对当前农村社区面临的“情面”逻辑愈发式微、“家园感”空前失落、“权威...
摘要:认同感作为个体心理的一部分,在社会结构中不断被反思性建构。城市认同除了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和个体特征的影响外,也与社会道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前赴后继”的城市流动中,在...
【摘要】次生政治舆情深刻影响社会舆情的性质和方向、公民道德教育环境和公众道德共识的生成,如果处置不当,会带来不可预料的“二次危机”。应当辩证分析次生政治舆情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摘要:文章认为,系统公正信念可能会通过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积极社会功能。研究假设系统公正信念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信任水平与道德行为倾向,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结果均显示启动被...
[摘要]通过对近代以来国民性批判中的“面子问题”之省思,可知批判者们没有真正辨析“耻”“脸”与“面子”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儒家的“耻”观念是“脸”与“面子”的真正内核,“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