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德文化研究□摘要:韩非的道德观较之于儒家的道德观,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向,它肯定了“利”对生成“德”的积极作用。韩非首先肯定了人性求利的不可改变性,与“道”所体现的客观规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人们遭遇道德问题比较普遍。道德问题预示着道德的转型。虽然道德尚未完全转型,但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已...
摘要:道德就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应运而生的,道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行为举止规范、模范作用的潜意识或社会舆论。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个人追求的角度还是从社会、...
摘要:道德绑架是指道德主体以善的名义,借用舆论的手段逼迫客体按照其意志履行一定行为或终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传统道德至上观念、媒体单一的道德评价标准、个体内在的道德焦虑和从众心...
摘要:像大多数其他古代哲学家一样,柏拉图坚持一种基于美德的犹太主义伦理观。也就是说,幸福是道德思想和行为的最高目标,而美德是实现它所需的必备技能和性格。本文试图对柏拉图道德观的...
摘要:道德情境不确定性是道德心理和行为发生时的背景、情形、境遇等的不确定性。被救助客体身份的不确定性、救助环境的不确定性促生道德恐惧现象,成本利益忌虑和风险权衡与规避是其现实根...
摘要:有一种观点认为,康德否认行为主体在两个非道德目的之间进行选择时有自由可言。亨利·E·阿利森反对这种解读,并基于其“结合论”观点,主张康德那里存...
〔摘要〕道德创伤因其本身涉足多学科领域,由此,可以从道德心理学来管窥。道德心理学视域下,道德创伤的表征主要体现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道德认知的创伤主要表现为行为定向的失衡...
摘要:传统哲学观认为,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道德责任。但对二者的概念分析却表明,在某些情境下,自由意志并非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实验哲学研究为这一观点的...
【摘要】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伦理形态在传统上一直由正义理论所主导。弗吉尼亚·海尔德作为当代西方关怀伦理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关怀伦理从人类伦理生活的实践维度,对正义...
[摘要]未来的德性研究重点会在于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关系、形成理智德性的各种可能动机以及提升理智德性的方法。因此,可以围绕何谓德性认识论、道德德性和认识论德性何以相互关联、获得...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学术层面直指其道德哲学形态的建构,而道德哲学形态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要求和成熟标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德哲学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意...
[摘要]德性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而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以行为为中心。以行为者为中心,不能不涉及人的道德心理(动机、欲望、情感、品格等),并且将德性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以行为...
栏目主持人:晏辉主持人话语:有关道德事实的研究,约有三种进路,一是道德形而上学,二是道德哲学,三是伦理学。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提问和追问方式,旨在为德性和责任提供终极根据,即何...
摘要:《左传》德行伦理思想肇始于“民为神主”“先民后君”民本思想的发展,尚德精神的推动以及占筮结果与道德评判的结合,其思想内容包括以民为本的德政操守、统治者个人道德修身操守、臣...
摘要:机器人伦理学到底是机器的伦理学还是人的伦理学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外国学者看来,机器人伦理学与机器伦理学虽然有联系,但还是有不同研究范畴。机器人伦理学是关于人类如...
[摘要]道德活动中的理性搭便车行为频繁地破坏人们之间的道德互动。从公共物品博弈的视角来看,搭便车行为源于道德所具有的公共物品性质,即使用上的非排他性。理性人在道德互动中所表现出...
摘要: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一直是科拉科夫斯基现代性批判理论关注的重点。在科拉科夫斯基的理论体系中,传统权威的恢复与道德绝对性的确立是同一过程,为此他将批判的矛头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莱斯特为代表的道德发展理论对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提出挑战,用四成分模型取代了科氏的单一模型,并提出了...
摘要:在经典社会哲学框架内,道德批判及建构在马克思和涂尔干的比较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问题。两人的道德理论都深受康德道德思想的影响,不过他们在对康德道德思想进行批判性阐释上呈现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