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1921-1922年上海《民国日报》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相关的报道,梳理日报对书记部的媒介舆论状态。本文研究表明,国民党政治背景浓厚的上海《民国日报》是中国共产...
摘要:“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初状态;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中共形象的代表,其功勋彪炳日月,离开毛泽东谈党的创立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一大”代表也就与党的成...
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发展的,是在不同时期体育方针的指引下逐渐振兴的。比如抗战时期,为了领导人民锻造强健的体魄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提出了“锻炼体魄,好打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军委指示:立即派干部奔赴东北,收缴日军坦克,建立特种兵部队,并要东北部队注意接收东北兵工厂及收集日军散在民间的技术兵种的武器、器材。1945年11月中旬,在...
在革命战争年代,如何做好政治工作是广大政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以身作则形成“头雁效应”、善做宣传激发革命热情、因势利导巧做统战工作便是萧华军旅生涯中总结得出的三大政治工作“法...
摘要:对农民进行革命价值观塑造是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党通过农民协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革命报刊等组织媒介,采取系列策略,塑造了农民革命价值观,为大革命及以后各时期农民...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历史记载的革命烈士有51名,甘文恩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只不过,当这种“...
摘要:任弼时党建思想当中对于党的纯洁性建设意见,是我国历史环境当中优秀的思想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对于今日之党建也有指导价值。本文主要从任弼时的党建思想研究入手,首先对...
摘要:五四时期是一个思想澎湃、百家争鸣的时代。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并普遍产生对西方资...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经过英勇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壮大至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至290万人。支出业务...
1966年10月1日,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在天安门城楼上拿出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请毛泽东签名“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提出1950年9月5日,在中央人民...
我出身“木匠世家”,20岁就被青阳建筑站任命为木工队队长;“大跃进”那年又被江阴县建筑公司请去在技术科工作,是公司木工的“顶梁柱”。1958年国庆节前夕,公司领导要我带领江阴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胜利来之不易,在饱受战争灾难、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基础上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同样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1949年1...
摘要: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精神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政权建立、革...
摘要: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共两党一直在纪念活动方面展开了宣传上的较量。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两党在五四纪念活动的内容、纪念方式的对比来看,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活动更具影响力,赢得了广...
摘要: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坚持党性原则,以理论教育、建构认同和政策宣传的方式,增进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知,塑造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其中体现了政治文化精...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从历史过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五四运动前,在留学日本期间,周恩来已经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天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师生五六千人奔赴直隶省公署请愿,遭到军警的...
1946年8月,原新四军五师干部旅旅长张文津、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毛泽东的侄儿毛楚雄3位同志,在中原突围时应国民党胡宗南之邀前往西安谈判,在陕南宁陕县东江口被国民党部队秘密...
提要:浙西南革命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上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那种为了实现革命目标而不畏强敌、奋斗到底的品格凝成了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动力上源于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