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晒:环境政策的道德含量评估:理路与框架论文]()
摘要:环境政策道德含量是指环境政策中所包含的道德量。由于环境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道德具有相对静止性,因而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能够被评估。环境政策道德含量评估的核心要素是政策和道...
![杜宇鹏:论黑格尔“主奴关系”及其辩证因素——兼论普遍人格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论文]()
[摘要]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思想的论述是《精神现象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其精神哲学当中主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奴关系”是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认识的深化与延伸,是分析黑格尔...
![宋德刚:《老子》“独”观念探微论文]()
摘要:“独”有“独自”“单独”之义,具有描述性、个体性、区分或对照性等三个基本特征。《老子》的“独”观念主要分为道之“独立”与体道者之“我独”两个层面。基于逻辑上对宇宙本原的要...
![于杉杉:儒家的德育精髓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纽带。儒家文化中“有教无类”、“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德育精髓对中国优秀...
![朱凤祥:惺惺相惜的辩手与挚友——庄惠之辩与庄惠之交论文]()
摘要:庄子和惠子,都是战国时期宋国人,是同时代的文哲大家。二人思想观点不同,前者是道家的一代宗师,后者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二人的身份、地位、人生追求和个人际遇也有很大差别,前者为...
![刘娜:《论语》“尧曰”章大旨析疑论文]()
摘要:《论语》“尧曰”章可把握为孔门弟子借着对某些取自遗籍的古圣先王之语和若干孔子之语的连缀,来传述一种被追溯到古圣先王而实则在孔子这里才第一次获得自觉的“道”的传承历程。其对...
![朱光婷: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美丽中国”哲学基础与实践构建论文]()
[摘要]“美丽中国”的概念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环境进行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是理论创新,更是发展路径的创新。深入理解“美丽中国”的构想,从哲学层...
![刘丽萍:《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为什么要开展马克思主...
![布海璐:浅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当代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反思历史的旗号质疑史实,片面主观地解构历史,妄图在政治领域否定革命,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根基和思想根基...
![马抗美:改革开放以来人才个体创新能力的生成逻辑及培育路径——基于100名改革先锋的事迹文本分析论文]()
摘要:人才个体创新能力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是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智力体现。对100名改革先锋事迹的文本分析表明:改革...
![朱晓闻:高级渔业人才导向的水产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优质生源的培育、制定培养方案、思政和奖助、导师团队、实验设计和课题研究、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论文写作与发表等重要内容。针对...
![唐婷婷:中缅边境地区跨国外劳生存现状的空间研究——基于云南省瑞丽市红木家具业的调查论文]()
摘要:目前,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瑞丽市红木家具行业中有一定数量的缅籍劳工,该群体存在一定的面对合法性身份的逃避和缝隙空间挪用的现象。在他们与各空间内、外的互动和适应中,一方面群体的...
![郑筱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程度不均衡与各国之间日益增长的相互影响,使各个国家在同一时期面临民族宗教的不同程度的挑战。区域性的问题也可能逐渐放大为全球性的民族宗教问题,...
![邓凯文:玛莎·纳斯鲍姆的同情思想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玛莎·纳斯鲍姆的同情思想是对亚里士多德同情思想的批判性发展。她认为同情是认知性的,同情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关于尺度的判断(巨大坏事的发生)、不应受的判断(无...
![陈张林:家庭是形式——唐君毅家庭哲学思想论文]()
摘要:唐君毅认为家庭日常生活本身就是目的,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必要途径和方式。他认为家庭是规范性本能的形式,其成立的根据在于人之道德理性。在家庭中,夫妇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王江涛:现代性的困境与卢梭的意图论文]()
摘要:卢梭认为,霍布斯的自然权利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困境,这一困境导致了现代性的困境,即自由政体的困境。为了化解这一困境,卢梭本可以从德性出发,在古典政治哲学的层次上批判现代...
![蒋晓东:马克思物化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论文]()
摘要:物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著述中,马克思对传统异化概念的批判和超越是马克思物化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对“异化”“对象化”“物化”等概...
![周全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哲学拷问论文]()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中,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方法,负责对将要研究的问题或命题作哲学审视,对其哲学前提作“何以可能”的拷问。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何以可能...
![张蕴: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性重构及其中国语境启示论文]()
摘要:自由主义正义传统受制于历史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立场,始终秉承维护特权阶级利益、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终极价值指向,终难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具有抽象性和虚假性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