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深感理论建设严重不足,面向广大民众传播唯物史观的任务尤为紧迫。李达的《社会之基础知识》一书就是在此背景下撰写的早期唯物史观大...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视角能准确把握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质内涵。美...
[摘要]科尔施后期从表达形式、理论基础、适用社会前提等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新解读。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
[摘要]从表面上看阶级意识理论是青年卢卡奇用黑格尔辩证法恢复马克思理论革命本质的重要尝试,从深层来看其实它还是一种摆脱资本逻辑的现实可能,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所建构出来的具体的...
·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摘要:马克思学说发源于人的问题,终归于人的问题解决。寻求人的自由解放既是马克思学说的终极哲学目标,也是其生成人的本质话语的起因和...
[摘要]无意识理论是拉康学术思想的一座丰碑,拉康无意识理论既继承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伟大创举,又里程碑式地构建了无意识理论的新纪元。当拉康把精神分析思想引入政治哲学时,我们恰...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视野来看,意识形态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问题,而是作为深刻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存在的,意识形态的形成也不仅仅是抽象的观念建构和简单的认知过程,...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绝非偶然,其中既有中国文化的天下情怀,又有历史和现实的共识与根基,还有深藏在唯物史观的理论依据。本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种族、...
[摘要]斯多葛派认为,世界理性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同时宇宙万物的运行和变化也完全受世界理性的决定。尽管人具有理性和自由,人同样也是被决定的存在。世界理性为人的生存设定了...
摘要:信息文明不是由智能机器建构的,信息文明的本质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物质生产方式,信息化的物质生产方式是信息文明的社会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使得协作...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一般规律的把握与运用,在实现物质与...
内容提要:安德烈·高兹在借鉴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以及存在主义的异化观与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批判和解构资本...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化问题的产生绝非晚近的“发明”,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物质生产”的论述到列宁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理论,再到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内...
[摘要]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普鲁东的经济学和哲学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蕴含和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体现在如下三方面: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原则、“...
摘要:马克思异化劳动包括“物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两方面,具体指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从我国当前社会发...
摘要:解放思想实际上是以实践为根本,这也就是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这种实践逻辑要求从实践出发,找到并在实践中消除形成旧思想观念的问题及其现实土壤,形成新的、适应实践的思想观念;就...
历史是一个意义链和问题链定义的精神世界。历史的核心问题是一种文明的生死问题。只要一个文明的意义链和问题链不断保持生长状态,就会一直存在;意义链和问题链中断了,文明也就终结了。因...
在学界,对于社会,无论是将其视为类生有机体,还是视为由部分组成的整体,抑或视为由要素构成的系统,都能得到普遍首肯。可社会的内在结构究竟至今仍不清晰。本文将力图推出一套经得起拷问...
[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见。文中以“虚幻的花朵”隐喻宗教,揭露人在对宗教这一“神圣形象”的膜拜中走向“自我...
【内容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但它自创立以来,就受到不少非议和诘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其中“决定”一词的理解出现了歧义和误解。唯物史观中的“决定”不能笼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