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元卿是明朝中后期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师从于泰州学派的耿定向等阳明后学。为了纠正当时一些儒者耽空蹈寂的不良学风,刘元卿以“生生不容已”的至善本性为前提,将合理的人欲作...
摘要:《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而生音,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人心感何物而乐以生音也?熊十力先生言:“乐本和,仁也;礼主序,义也。”人心感和而...
摘要:熊十力《读经示要》阐述了《大学》“三纲八目”的经义,其中“诚意”论与朱子、阳明所论分歧较大。概言之,熊十力认为朱子、阳明从“好善恶恶”上理解“诚”是未解真义,且批判阳明将...
[摘要]王阳明良知说的心性致美延续了中国传统以理致美的审美理路,但是其所凭借之理不是异质于心的天理,而是作为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既是个体之美本身所在,又是个体之美完成的目标。从...
[摘要]成德成圣成君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象山论君子,不离其心学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价值论乃至其伦理政治理想,可谓体系博大,议论精深,甚至于朱陆异同论中,亦可见其君子思想...
从“吾丧我”论庄子回归本心的齐物思想从“吾丧我”论庄子回归本心的齐物思想陈艾迪(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齐物论》首段中“吾丧我”开启该本...
摘要:明中后期以来,为了消除心学末流耽空蹈寂、任情恣肆的思想流弊,部分阳明后学通过论证本心“生生不容已”的自然发用,强调人之本性是道德理性与自然欲求的统一,主张立根于本心,通过...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摘要:与以朱熹为代表的传统儒家为学风格相较,陆象山为学别具一格,是“有心”与“无意”的有机融合。象山“有心”为学...
内容摘要: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其中“养心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通过阅读《孟子译注》后,从《公孙丑章句上》《离娄章句下》和《尽心章句下》这些章节...
舍勒十分重视情感在伦理学中的重要意义,他的伦理学通常被称为“价值情感伦理学”。我们知道,孟子讲的“四心”也主要针对情感活动,在此他也并未将理性与情感对立起来或做出明确划分。与舍...
摘要:熊十力继承阳明良知观的要义并扬弃阳明后学“耽虚溺寂”的弊端。他建立了本体是大用流行的学说。在此前提下,他区分作为“本体”的良知与作为“自体”的良知,全面阐述“致良知”与“...
摘要:孙奇逢的学术思想,向来众说纷纭,《理学宗传》可谓其晚年定论。该书本主辅内外之原则,对自董仲舒以迄周汝登等汉唐宋明之170位儒者,先作评传,次辑录其所著或语录,于眉端或段落...
南宋孝宗乾淳时期有很优容的政治环境,是中国思想史上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朱熹有力推动了道学派的扩容。浙、闽、湘、赣四大门派,其中江西以陆氏兄弟为代表的心学已成雏形。因为心性各派的...
2019年3月末,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
·哲学与文化研究·摘要:“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学史的重要命题,围绕“克己”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诠释思路。陆九渊将“克”理解为克制去除,“复”为恢复,这两...
摘要:近年,中国学者刘建立发表了一篇关于南宋后期陆学第二代传人的出色论文,题为《南宋后期的陆学》(《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该文中列举了当时陆学之代表人物,即浙东钱时与...
摘要:《中庸》中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传统观点认为朱陆鹅湖之会中各执一端:朱之“支离”与陆之“简易”;朱之“道问学”与陆之“尊德性”。该文认为就二者各自思想总体进路而言,...
摘要:陆九渊的思想多有对孟子的继承,其中尤为关键则在于对孟子“大体”思想的继承,在陆九渊看来,大体即是本心、天理、至善、仁。并且他将义利之辨作为“大体”在人上的体现,同时他将同...
【文化哲学】摘要心是本体,一切皆由心生,只有尽心知性涵养本心,才能心以成性,尽心成仁。但性毕竟无形影,只是心中之理,唯有求理于心才能觉识本心。况心性本净,心性本觉,常常须默然反...
导读:本文包含了齐物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庄子,聊斋志异,德清,儒家,本心,般若,人格。齐物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陈泽宇[1](2019)在《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