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绪珍:论王阳明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王阳明心学区别于程朱理学的主要地方,在于王阳明倡导"心即理",将代表主体意识的"心"等同于宇宙本体,与此呼应,他还提出"...
![赵胤:心斋对良知超验性的消除及其心学意义探析论文]()
[摘要]儒学思想作为中国精神命脉,发展至宋明产生阳明学和朱子学两大基本系统。相对于朱子学说,阳明学说克服了其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建立了以良知为核心的心学体系,将儒学理论推向了新...
![张倩:唐君毅对阳明“乐是心之本体”的解读论文]()
摘要:王阳明对于“乐是心之本体”的论述,把儒学中关于“乐”的讨论形上化,并赋予其绝对性。唐君毅承续了阳明这一思路,从本体之乐、生生不已之乐、人文世界之乐三个层面来说明“乐是心之...
![黄琳:“心体”的揭蔽:王龙溪的哲学形态与道德悖论论文]()
[摘要]情感生命是人的正常本性,过度的情感,乃私意欲念之源,“欲乃情之过者”。心之本体乃“心体”,是为“至善”的道德理性本体;而“心”本身并非“至善”,心统性情、思志,广义的心...
![李玮皓:论牟宗三与唐君毅对王阳明良知学诠释视域之异同论文]()
摘要:在牟宗三诠释视域下,王阳明良知学于现当代有两个诠释向度:一是成就了知识逻辑等之“执的存有论”向度;二是从形上学方面以道德实体之呈现落实而贞定天地万物之在其自己之“无执的存...
![潘起造:知善知恶是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第一要义论文]()
当下,随着人们对道德修养问题的愈益看重,阳明心学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显然已成当代官方的高频用语。今天我们对知行合一的领会也要落实到以下三点来说。首先,知行...
![吴灿灿:王阳明“致良知”工夫的精神对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论文]()
摘要:王阳明生活的朝代世风浮躁,所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来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现代高职学生信仰迷茫需要寻求德育新方法,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主要有事上磨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吴亚楠: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论文]()
【摘要】“自然”不仅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术语,也是包括朱子在内的儒家哲学的重要术语。在朱熹看来,“自然”是指没有人欲掺杂或造作的,天理本体完全实现自己或者被实现的状态。这包括三种情...
![乐爱国:朱熹论性情、爱情与人情——兼论李泽厚以“情本体”对朱熹的批评论文]()
·思想史研究·摘要:李泽厚以“情本体”的立场,以为程朱学派“用‘超越’的‘理’、‘性’作为管辖、统治具体人间情欲的主宰”,而事实上,朱熹讲“心”是主...
![吴震:朱子学理气论域中的“生生”观——以“理生气”问题为核心论文]()
摘要:由于朱子“理生气”命题不见诸任何现行的朱子文本,故向来对朱子学的“生生”问题缺乏关注。从朱子学理气论域看,其本体宇宙论含有丰富的“生生”理论。而且朱子非常强调“天命流行”...
![胡金旺:苏轼的哲学思想及其荀学特色论文]()
摘要: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具有孟学一路的特点。但从苏轼人心的认知功能及人性...
![周嘉诚:周敦颐诚体论的唐牟研究之比较论文]()
摘要:周敦颐学理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朱熹的大力弘扬。然观其理论本身,贯通天道性命,重新体认心性义理之精微,实无愧于“道学宗主”的殊荣。故近代以降的宋明哲学研究,鲜不自濂溪始也。而...
![王瑜:李荣“重玄”思想融摄佛教“三论”缕析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李荣扬弃与深化道教重玄内部逻辑和魏晋玄学,融合佛教三论思维方式,以畅其重玄学说,从而建立了一个“虚极”的超越性道论体系。他受中观思想影响以“双遣双非”、病药之喻...
![知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育,本体,社工,塘沽,档案,礼乐,工作。知识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张智[1](2019)在《塘沽街社工队...
![李慧琪:唐君毅对罗近溪思想的诠释论文]()
摘要:罗近溪是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人物,透过唐君毅先生对其思想的诠释,可提供“即生即身言仁”“复以自知”这两条线索来掌握罗近溪的本体论与工夫论。此外,唐先生还讨论了罗近溪与明道、阳...
![本体与工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体与工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体,工夫,波特,宇宙论,至善,行草,玄虚。本体与工夫论文文献综述写法张辉[1](2019)在《中...
![生命本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本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命,本体,秦岭,阳春,自然,语言,价值。生命本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张勇[1](2019)在《从自然依...
![吕楠楠:试析心性论的哲学观意义论文]()
【文化哲学】摘要心是本体,一切皆由心生,只有尽心知性涵养本心,才能心以成性,尽心成仁。但性毕竟无形影,只是心中之理,唯有求理于心才能觉识本心。况心性本净,心性本觉,常常须默然反...
![王阳明:《传习录》选读(下)论文]()
《传习录》的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别号阳明)。“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阳明先生生...
![高懿德:哲学本质究竟所是论论文]()
摘要:哲学由人的终极求知本性和人类生存、生活实践的终极需要所推动,应这种终极本性和需要而诞生。由这种终极需要赋予了其天职与基本使命,从而先天地决定了其基本功能,进而决定了其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