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
摘要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全是为了建立起重道德本体,道德自觉,道德实践的思想体系,并以此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淳化世风,成就道德,成长生命,成全人...
[摘要]道是中国古人为了认识和规范现实世界而创造的一个重要范畴。与其他文化符号相比,道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道的形而上学特征是为论道者的价值规范服务的。在中国古人看来,人,尤其是...
摘要:庄子在安贫乐道中度过一生。他认为“贫”仅仅与经济、物质相关,“富”则是包容、宽容,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理状况和精神境界。他选择精神上的“富”和物质上的“贫”,在庄子的...
古今论坛摘要:现行人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里边有一篇课文叫做《孔子拜师》,其中描述老子知道孔子要来,还在路上等孔子,又被孔子认出,双方都十分客气等等,与史籍所载出入...
摘要:周敦颐善于借助《易》学阐发他的诚学思想,在其著作《通书》中多有《易经》和《易传》的内容。文章注重对《通书》九卦的阐释,意在说明九卦之间存在一致性,同时寻找《易》学和诚学的...
摘要:王阳明从“心即理”、“心外无物”的心本理境论出发,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他“知行合一”的工夫道行论,最终确立了阳明心学成“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圣人之道的儒学教果论的实践哲学体系。...
摘要:李贽思想中“三教合一,统归于儒”,此“儒”即“闻道”与“性命”。李贽思想从闻道、人性哲学与道德实践三个角度出发,从具体个体生命向上追寻生死关怀。他追求童心不失,并以真诚来...
摘要:孟子的人性论问题,论者已多,然而多未能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孟子人性论的变化,故其中似有很多问题辨析不清。由于《孟子》一书的特点,历时性分析似乎很难进行。根据对孟子与告子辩论时...
摘要:荀子注重理性与实证而不信鬼神,其宗教向度易被忽视;在先秦精英阶层理性高涨与儒家宗教性一直有争议的情况下,荀子的宗教态度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荀子理性思想中分析梳理其宗...
摘要: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都致力于追求成为“圣人”,并认为圣人可学而成,然而对于解决“圣人如何可学而成”这一难题却或语焉不详,或失之高远。王阳明结合自己的躬行实践对此难题实现了根...
摘要:王氏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王阳明承继家族文脉,在明代中叶时代变革的背景下,建立了心学思想体系。王阳明在“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的基...
摘要:至人、神人、圣人同为庄子《逍遥游》中所标举的三种理想人物,在精神境界、人格层次上,三者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别,三者同属“逍遥游”者,而“无己”“无功”“无名”则是不同社会阶层...
博士硕士论坛[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庸》成人之道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探究,以期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展开一个体系化、实质上的《中庸》成人之道。总的来说,中庸成人之道的理论,具体展开于...
摘要:袁宏道以不恃情量来解《庄子》的“逍遥”,以“无常”和“物本自齐”来阐释庄子的《齐物论》,以生之如戏、形去神在与即生无生来论述他的生命观,以无我除执论述《人间世》,以“觉明...
[摘要]“化性起伪”思想的提出以“性恶论”为基础,它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荀子“化性起伪”思想为核心进行研究,从“化性起伪”思想的生成逻辑、荀子“化性起伪”...
[摘要]观卦[]九五、上九两个阳爻在四个阴爻之上,有阳观于阴之象,亦犹人之二目下视或日月当空之象。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而明天道、神道及人道,并施其教化。如果人能做到内心诚敬、洁...
内容提要本文以KurtisG.Hagen对荀子的建构论诠释出发,探讨道德建构论与道德实在论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荀子的道德思想不能用建构论来解析。建构论基本上是种反实在论,而儒家...
内容提要在荀子思想的研究脉络中,对“群”的阐释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晚清时,严复首先将荀子之“群”阐释为广义的社会学思想,其后康有为、梁启超又借此将清末兴起的“群学”赋予西方政党...
摘要:刘沅是清嘉道年间一通儒。他著作等身,熟稔儒家经典,思想见解独到。其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力避空疏与私见,惟求合于圣人之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径路,可谓是清代思想史上的一颗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