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2019年第6期论文
李卫东:流动模式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基于性别和世代的视角论文
摘要: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凌 鹏:京剧《四进士》中的“异乡人”与“好人”论明清社会中“差序格局”的另一面论文
摘要: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是中国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近年来,围绕“差序格局”学界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探讨“差序格局”的另...边燕杰:论社会网络虚实转换的双重动力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虚实转换的线上推动力和线下拉动力问题。JSNET2014调查数据表明,虚拟空间亲密好友数量对于虚实转换的推动力有正向影响,但非线性的。线上好友超过50人...张 帆: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18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论文
摘要: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吕雨辰:康有为的孔教革命:基于韦伯“卡里斯马”和“价值理性化”概念的考察论文
摘要: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