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泉:老子其人其事论文

    李清泉:老子其人其事论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展现给我们一个相对真实的老子,道出了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导向。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老子以智慧著称。他所撰写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
  • 陈成吒: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论文

    陈成吒: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论文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私家著述,系道家哲学的重要来源、诸子学的开山之作,也是重要的文化经典之一。《道德经》内容包罗万象、文意深奥,以“尊道”而“贵德”为宗旨,既论述宇宙本源、万...
  • 史婷婷:试论孔子与老子基于理想人格塑造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

    史婷婷:试论孔子与老子基于理想人格塑造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

    摘要:孔子创建了以“仁礼合一”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框架,老子提出知足不争、少私寡欲、柔弱守雌的教育理论。孔子与老子既塑造了圣人理想人格,在道德教育内容的具体建构方面,亦开创出不同的...
  • 刘林平:“祸福倚伏”与“塞翁失马”——祸福关系的反思与检验论文

    刘林平:“祸福倚伏”与“塞翁失马”——祸福关系的反思与检验论文

    摘要: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被认为是一个辩证的、深邃的哲学命题,学界对此的理解主要是祸福交替、祸福倚伏和祸福相因。《淮南子·人间训》中用“塞翁失马”的故...
  • 胡 静: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胡 静: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在社会急剧变革、文化繁荣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继承了周易文化、农耕文明的思想文化,扬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 凌幸安:论《楞严经》对《老子》诠释的影响论文

    凌幸安:论《楞严经》对《老子》诠释的影响论文

    [摘要]从南北朝起,佛教思想就提供了一个理解《老子》的新视野。晋唐时期,《老子》诠释主要受到般若中观学的影响。宋代以后,《楞严经》深受僧人、文人、道士喜爱,并深刻地影响了宋明时...
  • 韩焕忠:吹万广真对《老子》的禅学解读论文

    韩焕忠:吹万广真对《老子》的禅学解读论文

    摘要:吹万广真通过对《老子》的禅学解读,将这部道家经典纳入了三教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广真认为,老子玄宗主张的性命双修,与佛教的定慧双修一样,也是一种贯彻始终的思想学说;“道...
  • 李青青: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论文

    李青青: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蕴含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老子关于生态自然方面的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自然观、“无为而为”的生态和谐观、“知足常乐”的生态践行观、“天人合...
  • 潘晓瑾:浅析老子“道”之含义论文

    潘晓瑾:浅析老子“道”之含义论文

    【文化哲学】摘要春秋时代的老子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他用“道”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运动变化...
  • 孟靓莹:试论《道德经》之养生观论文

    孟靓莹:试论《道德经》之养生观论文

    【传统文化】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远超从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从前的但求温饱的年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和对养生...
  • 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论文

    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论文

    摘要:《老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本文从“知雄守雌”、“无为而无不为”、无欲无私和“虚静”几个方面,论述了《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关键词:修身;知雄守雌;无为;无欲无私;虚...
  • 刘鹤: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中的庄学精神论文

    刘鹤: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中的庄学精神论文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主持人按语]本期刊发的文章中,刘洪生先生对成语“东施效颦”的考辨,使人想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同一物...
  • 孙永为:试论老子“朴”的哲学意义论文

    孙永为:试论老子“朴”的哲学意义论文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庄提倡“复归于朴”的救赎之路。“朴”在最高层次上作为“道”的存在形态,是对“道”体...
  • 曹峰:从因循万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论文

    曹峰:从因循万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论文

    内容提要“自然”是老子之“道”的属性,这是一种后起的说法,其依据很大程度上来自河上公注本的“道性自然”。《老子》不言“性”,“道性自然”得以成立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至少需要三...
  • 李巍:控制问题与道家思想——“自然”三义及演变论文

    李巍:控制问题与道家思想——“自然”三义及演变论文

    内容提要作为道家核心术语的“自然”,虽然内涵复杂,其意项变化却有个基本趋势,就是从事物不被外力强制的“自主”,走向非制作的“天然”,再走向道作为法则秩序的“必然”。由此,我们将...
  • 徐山:《老子》“莫若啬”辨正论文

    徐山:《老子》“莫若啬”辨正论文

    摘要《老子》第五十九章“莫若啬”一句学者理解有分歧,根本原因在于《老子》形成之初本不分章,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的分章造成了一些文脉割裂的现象。《老子》第五十九章章首的“治人事天...
  • 魏刘美慧: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论文

    魏刘美慧: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论文

    摘要:以王弼本《老子》为底本,以楚简本、帛书本为参照,探究得出“有”和“无”的关系应是并列、相生,“有”不能凌驾于“无”之上,“无”也不能凌驾于“有”之上,二者更不等同于“道”...
  • 王善铭:庄子对老子认识论的批判思考论文

    王善铭:庄子对老子认识论的批判思考论文

    摘要:认识活动是从主体到客体的过程,目的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按照西方哲学的观念,认识活动不应该有价值参与,即,在认识过程中不能把主体的利益、情感、道德、需求掺杂进去,排除价值...
  • 周丽楠:“无为而无不为”之意涵及其有益借鉴论文

    周丽楠:“无为而无不为”之意涵及其有益借鉴论文

    由于老子生活年代久远,其思想也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后人的补充和完善,但也导致老子原本的思想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有所变化。吾辈多将老子之“无为”解为不为或无所事事,更是将老子之“无”与...
  • 罗大伦: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论文

    罗大伦: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论文

    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知足者常乐”。确实,容易知足的人会比较快乐。除了快乐以外,老子在《道德经》里还说“知足者富也”,是说如果我们知道满足,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心灵富裕、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