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现代环境伦理学视角来看,老子思想中蕴含着系统的环境伦理思想。老子认为,万物同源于道,道生万物,并平等对待万物。万物平等、物我平等奠定了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事...
摘要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关于世界本体的概念,分别为“道”与“逻各斯”。这两个概念虽有共同性,但其差别却是根本性的。从本体论上看,“道”是无形无象无具体事物规定性的“无”的...
摘要:老子《道德经》蕴含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为根本特征的哲学思想。其中生死观阐释了人之生死的本质内涵:人的生命由形上之“道”所生,秉承“道”的特质而成其自然性;人的死亡本质上...
摘要:老子思想中有其独特而全面的修身理论。老子所讲的修身并不是现代人所讲的养生,而是为求安身立命从而使个体生命达到“平衡”。“慈”“俭”“不为天下先”是老子修身思想的三大基本要...
摘要:基于对前时代“德”观念的反思和批判,老子创立了由“自然之道”通往“无为之德”的“玄德”观念体系,该体系通过对“下德”(“伪德”)的思辨性重建,推动传统“德”观念进入形上状...
【比较伦理研究】【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道”与“无为”的关系,以说明老子为其伦理学提出了什么样的形而上学基础。然后讨论王弼的名、谓理论所提供的分析方法是怎样引导我们去阐述老子的...
[摘要]中华文化“尚中”思想由来已久,《尚书·大禹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的“十六字心传”。治国立身,只有师法天地,秉持中道,才能“天地位...
摘要: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中出现的“生成”,和“太一”“神明”“岁”“青昏”一样,均为关键性的字眼,并且是判然有别的两个字眼。所谓“生”,着重于本体论,强调的是逻辑意义和逻辑在...
摘要:“独”有“独自”“单独”之义,具有描述性、个体性、区分或对照性等三个基本特征。《老子》的“独”观念主要分为道之“独立”与体道者之“我独”两个层面。基于逻辑上对宇宙本原的要...
摘要:郭店竹简本《老子》是继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出土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在郭店竹简本《老子》中,“道”一词出现25处,贯穿甲、乙、丙三组竹简,是一个核心概念。围绕“道”,简本《...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老子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依旧璀璨生辉,其“天人合一”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等,有着...
[摘要]老子和孔子大体生活于同一时代,承受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即源于上古巫祝文化的三代,尤其是宗周礼乐文明;遭逢并应对着同时代的社会问题,即在礼崩乐坏的现实条件下怎样重构社会秩...
道家篇(三)《吕氏春秋》里说:“老聃贵柔。”那么,从领导艺术的角度看,老子的“柔”,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柔”在心理上,就是以柔克刚。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罗丹修改塑像时的...
摘要:老子《道德经》论道,常常是通过间接的事物来暗示,以有形来表征无形。该书第十五章乃是要讲如何“保道”,但老子不是一开始就讲抽象的道理,而是从古代修道之士的情状入手来展开。一...
摘要:老子在对天文历法规律进行形而上化的基础上,总结发展出了“太一”“道”等思想,以及“灵”“知”“吹”“用”等独特观念。他的弟子关尹子等对此多有所继承与发展。庄子对后者的“太...
摘要:《老子道德经章句》与《老子想尔注》,运用章句的形式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宗教性改造,注释时分别采用了重修辞、塑形象的文学策略,使深奥抽象的老学思想变得浅显易懂,有力地推进了...
【摘要】作为其研究老子、庄子思想的基本方法,钱穆所谓的“思想线索”是奠基在学术思想史的演变历程之上,通过考证《庄子》《老子》与其它古籍关于一些专门术语的用法,最终判断《庄子》与...
摘要: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是万物遵循的最高法则。人要达到道的层次,需要去除一己之私和过度之欲,做到节欲、寡欲和无欲。老子思想中的无欲并非是消除欲望,而是个体欲望要符...
摘要:情感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主题。一方面,老庄倡导“无情说”,老子讲“圣人不仁”,反对以私情去干涉百姓的生活,而应任自然;庄子提出了“人故无情”,主张人应当超越外物的限制,不以...
【摘要】《老子》也被称为《道德经》和《道德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文章以《老子》为研究背景,首先探讨了其中的生态哲学依据,其次分析了生态哲学基本要求,最后以《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