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古代中华文明是秦汉政治制度和孔孟义理精神的有机结合体。唐以后佛教、道教由对人心的掌控而对儒教的文化地位与价值影响带来冲击,激起所谓"夷狄之法"与&q...
朱子对“明道论性章”的理解与诠释*钮则圳内容提要“明道论性章”是程颢性论思想的重要展现,素称难解。朱子对于“明道论性章”多有讨论与诠释。受程颢以“天命之谓性”解读“生之谓性”的...
传统与现代朱子对孟子性善论的“哥白尼倒转”及其伦理学差异陈乔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摘要:孟子通过不忍、恻隐、羞恶、愉悦等情感体验来指...
摘要:从“全美学”的视角展开探讨,可以完整地把握包括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在内的中国礼学美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意蕴。因此,总体考察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体系结构,...
摘要:《治家格言》是清初学者朱用纯编写的一部格言体家训,由于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深受人们喜爱。自问世后就不断被传抄刊刻,各种注解本、插图本、翻译本层出不穷,以《...
摘要:自二程以来,道心人心即成为理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往学界对于朱子道心人心说的研究并未注意到其与孟子视域下的“人禽之辨”问题具有紧密关联:道心人心“杂于方寸之间”的关系与...
2018年12月6~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漳州召开。会议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朱子学会、厦门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
摘要:简述朱子经典诠释实践是儒家经典实现由“注疏”到“义理”经典诠释转向的典型代表。阐述在《大学章句》的诠释实践中,朱子通过补“格物致知传”及对“三纲八目”理论架构的重新梳理,...
魏了翁,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九經要義》《周易集義》《易舉隅》《周禮井田圖説》《古今考》《經外雜抄》《鶴山詩集》《鶴山集》《師友雅言》...
摘要:朱熹把《大学》的“格物近道”改进到“格物合道”,格物由“近道”理论转为“得道”方法;王阳明把格物作为道德修养的“得道”工夫;王门后学把格物作为切己的身心工夫,更加突出个人...
摘要:2018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四十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也经历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宋明理学研究便是其一大特色。在宋明理学研究中,陈来教授的研究无疑具有典范意义...
摘要:由于朱子与王阳明对《大学》核心纲领“明明德”的理解不同,对知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对心所具有的能动性重视不同,所以他们选择的文本结构及对“诚意”的解释有所不同。但应...
[摘要]对于朱子哲学中的天理概念,既往的研究已经做了非常深入、全面的考察。但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仍有晦暗不明之处。本文从“所以”、“当然”和“必然”等概念入手,通过细致的文本解...
摘要:与近年来阳明学与阳明后学的研究呈“井喷之势”相比,朱子学与朱子后学的研究却略显“冷清”;若要有所突破,则研究必须回归文本本身,着眼于其中的基本问题,尽量拓展理论视野。对朱...
摘要:阳明心学是治疗当今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但良药也需要慎用。首先它须是真药,不能为似是而非的假药。作为空口号乃至名利手段的所谓的“阳明学”,本身就是违背阳明精神的。其次良药也...
摘要:综合看朱子的为学工夫思想,主敬涵养与格物致知不可偏于一边,不可拘泥于先后,两工夫是互相发明、相互促进的,本质上是一件工夫。朱子之所以有时主张主敬涵养为先,有时又主张格物致...
摘要:《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为了宣扬其学说,以朱子之言论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作论证的一部编著,同时也是研究会通朱熹与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在《朱子晚年定论》中,王阳明从朱子对往日之学...
·哲学研究·摘要:“天理民彝”是程朱理学在讨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礼法)体系时确立的一个元命题。朱熹认为,圣人因“天理”而制定的规则、确立的秩序,皆可...
【朱子研究】关键词:刘子翚;不远复;天地之心;一为心法;维民摘要: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
摘要:朱子在《仁说》中明确提出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但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最好结合《太极图说解》:周敦颐太极图的五层圈实际上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