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阳明在提出“良知”概念后,开始关注“万物一体之仁”,他基于儒家一贯的存有论传统建构“天人合一”的良知说。王阳明认为天地以仁心生物,人与万物一体。良知即天理,是得之于天而...
摘要:《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地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物质生成自由;《周易》中的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
□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摘要]《周易》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伏羲氏用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图形,用以沟通天地、比类万物,是万物有灵时代的通灵工具。至夏商周三代,作《易》者用“八卦因而重之...
摘要:《恒先》构建了一个以“恒”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恒”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而且是人类世界的形而上根据。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恒”经过“或”“气”等阶段的展开,生出了缤纷五彩的...
【摘要】庄子“尽年”的思想,要求人们自然地穷尽天赋之寿年,不中道轻生、弃生,明确反对人们自杀。其以为,天地乃人普遍意义上的父母,人皆“受命于天”,基于“命令-使命”的内在伦理规...
摘要:研究发现阳明文化中“天地万物一体”、“万物一体之仁”、“良知上自然的条理”、“存天理去人欲”、“知行合一”等理念蕴含有生态思想、生态智慧和践履特性。这种生态思想、生态智慧...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儒家、道家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儒家、道家以及《易传》一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发...
摘要:社会控制是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率先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社会控制是社会统治的手段,它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方式,并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总结出社会控制的概念,...
摘要:陈献章开明代心学之端,在朱学为显学的局面下,另辟蹊径,另立门户,发明了著名的“自得之学”:“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世界观;“君子一心,万理完具”、“心为道舍”的...
摘要:天人关系是儒家思想史的中心主题。儒家天人观经历了天主人从、天人相分、天人相副、天人一体等若干阶段,最终形成了“人者天地之心”的天人观。人与天的关系,也由早期的顺天由命的关...
主持人语:本期推出阳明心学学术论文总计5篇。著名哲学史家冯契教授高足、同济大学学科带头人朱义禄教授在承担阳明心学名家钱明先生国家重大课题子项目“泰州学派研究”过程中发现,王艮的...
【儒佛道与地域文化】[摘要]阳明的“一体”论是其学说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心即理”与“仁者以天地万物一体”两个命题中。“一体”论揭示了宇宙为一体,天下犹一家,蕴含了世界具有统...
·书评·己亥初夏,有幸受邀于河北师范大学,参加“百年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的回顾、总结与前瞻——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
摘要:“人为贵”是儒家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上古神话为其提供了精神起源,周朝“以德配天”的实践为其理论创建提供了典型示范。“天地化人”阐释了“人为贵”的合法性,“人为万物之灵”表...
摘要: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而世界作为整体有其秩序,并有无数他者共在其间。因此,作为无数彼此相异的个体共存的整体世界,天地作为整体及其秩序必须保持其自在与自然,而不能为任何个体所僭...
摘要:《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一书是优秀的茶道哲学典范著作。本文从开拓新兴的茶道哲学的学科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着眼,将著作以大气高远的天地为红线,以品茶养心、事...
摘要:中国古代乐学,虽然内容繁复,但宏观地看,是一个在“天地神人”的整体观念下展开的理论体系。它认为“乐”是“天地”与“人心”交相感应的产物,“和”是“乐”的核心要素。其具体内...
摘要: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
【文化哲学】摘要“气”概念在先秦儒家、道家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径,儒家更多把“气”与人相连,着重谈“养气”,但其“养气”往往与仁义相关,赋予了“气”仁义的色彩,由此,“养气”又与...
我们都知道老子写了一本《道德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书中蕴含的大智慧,至今无人敢说超越。那么老子的智慧是从何而来的呢?《道德经》中到现在也不能说是过时的超前理论知识,又是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