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清抄本《论儒家之天、太极与天主》迄今未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它应当是方济各会士康和子(CarloOrazi,1673—1755)带到罗马教廷用以批评耶稣会...
摘要:以往在对戴震哲学进行思想史评价时常将其与近代思潮相关联,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做法。由于近代思潮与之前的儒学思潮存在一种断裂,这种思想史的评定方法缺乏合法性。实际上应当将戴震...
摘要:孙奇逢的学术思想,向来众说纷纭,《理学宗传》可谓其晚年定论。该书本主辅内外之原则,对自董仲舒以迄周汝登等汉唐宋明之170位儒者,先作评传,次辑录其所著或语录,于眉端或段落...
摘要:理学在清代的分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分流为“理学家之理学”与“文学家之理学”。理学在清代的新分流及考据学派、桐城派的兴起,是清代满汉杂糅政治格局下皇权与八旗贵族斗争和满、汉关...
【摘要】明清之际“自性理转向经史”的哲学转型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开展出心学向经史之学转型的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黄氏在其名著《明儒...
摘要:明末清初,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在统治者进行理学统治、文化专制的环境下,理学家悉心考据使理学无力应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导致一批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反省和批判,酿成明...
摘要:崔蔚林为清初夏峰学派中坚,弱冠进士及第,未及而立即为康熙帝讲授理学,旋师从孙奇逢,广交理学名家。后以坚守夏峰兼收并蓄、回归孔孟之旨,屡向康熙帝阐释其学,违逆庙堂理学宗朱之...
摘要:作为清朝后期提倡汉宋兼采经学观的一个代表,夏炯的思想背景独树一帜:与大多数汉宋兼采学者“宗汉兼宋”比较,夏炯则是“宗宋兼汉”,而他最初却是汉学家身份,这就增加了其学术思想...
摘要:“四句教”作为阳明学的核心表述,在王阳明生前已有争议。尤其是对“无善无恶”之说的不同诠释,在使得王阳明先验道德哲学解构的同时,更为心学的进一步禅化埋下了伏笔。刘宗周作为“...
[摘要]明清之际由于严重的社会危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空虚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切和反思,并且形成了具有强烈现实关照和批判精神的实学思想。这一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以...
摘要:南宋末年,在理学的影响下,许多儒者对以时文取士进行反思。宋元鼎革之后,这种反思仍在继续。有些儒者在宋亡后坚守节义,隐居著述,以传递道统为己任。随着元廷推崇理学,广设学校,...
宋史研究⦾教育部名栏⦾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接受“宋明理学”一词的宣传效应,对两宋之际理学的地位、作用多有误解。理学仅是宋学中的一派,出现较晚。虽在元祐时期盛极一时,然而好景不长...
【历史研究】摘要:宋明理学分为三个时期:以程颐、朱熹理学为代表的前期,以王阳明、湛若水心学为代表的中期和以王夫之、戴震气学为代表的后期。从生仁互通的层次上看,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摘要:理学核心概念“志”和“意”是心的两种表现。志是心之所向,在于目标的必须达到;意是心之所欲,重在权衡思虑,两者因有方向和终点的目的性而有路径意象图式和远近意象图式。在理学的...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内地学术界对邵雍的研究颇多,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邵雍生平及交游、诗歌、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与他人关系考辨、著作等方面,极大地推...
【张载与关学】[摘要]吕思勉在对张载学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当时较为流行的体系构建模式,而是选择提纲挈领的方式进行梳理与阐释。吕思勉指出张载提出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于理学有...
[摘要]作为理学大儒,二程的诗歌中也打上了深刻的理学烙印,存世诗篇中多半是理学诗。其中所体现的理学之美,是值得静心体会、反复玩味的。程颐反对不含理趣的诗歌,反对不追寻“理”而追...
哲学研究[摘要]牟宗三是南宋以降第一个深入诠释胡宏哲学的学者。他对胡宏哲学的研究,一方面发掘了这位默默无闻的哲学家的独特价值,一方面又成立“五峰蕺山系”,指示出宋明理学中的圆教...
[摘要]“心通”作为宋代经学的重要方法,强调学者个人生命体验的投入及与圣贤性情的沟通。王安石新学以其不能“心通”而多受杨时等理学家的批评。王安石《诗》学基于“同风俗、一道德”的...
[摘要]宋明理学是秦汉以来儒学发展的新阶段,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逐渐成为官方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但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自身出现危机,为了应对佛教和道教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