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它极可能担负道德责任,拒斥人工智能成为道德能动者是不现实且理由不足的。人工智能作为道德能动者有其哲学理论基础,但它目前只能成为显性伦理主体而非完全伦理...
摘要:人类增强技术在有望治疗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重疾病、增强人类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亟待思考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从伦理反思的角度来看,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主要面临三方面...
摘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活动回归认识和实践一体化。从上帝之眼到上帝之手,人类的伦理地位根本改变。世界的自然进化不存在伦理问题,而世界的人为创构则使伦理问题日益具有整...
摘要:《共同的善与全球贫困的伦理学:一种儒家视角》一文凸显了缺失平等权利观念的儒家伦理的狭隘及特权的本性,即儒家“超越等差之爱”的“仁”的“推扩”本能地产生了一种狭隘的自我封闭...
·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摘要:人际差异要求平等正义理论在探求“什么要平等”(平等的内容)之前,回答“为什么要平等”(平等的根据),后者对确认现代世界不...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摘要:按照对“真”的结构分析,真理论可分为:内在论、符合论、融贯论和紧缩论。这四种方案各有其适用范围,但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除符...
摘要:以穆勒为代表的逻辑心理主义与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反心理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逻辑心理主义认为,逻辑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或是其分支,具有描述性;反心理主义则认为,应当把心理的东西...
摘要: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一卷不仅对于现象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作为一部独立的逻辑哲学著作参与到20世纪初的逻辑哲学发展中。胡塞尔基于对传统逻辑的反思,提出了“纯粹逻辑学”...
摘要:诺顿提出了一种新的归纳理论:实质归纳理论,力图解决恼人的休谟问题。他认为在形式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源自普遍推理模式。而在实质归纳理论中,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依赖实质事...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学界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多有思考。①如陈寅恪所谓同情之理解的方法(参见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作《审查报告一》,载冯友兰《中国...
·哲学传统研究·摘要:赫胥黎的“EvolutionandEthics”在英文世界中也许只是一篇讲究学理的普通公众演讲稿,但严复修辞达旨,造出一部转变...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①陈立胜:《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北京:生活·...
受“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资助,应北京大学陈波教授邀请,弗莱斯塔教授于2018年11月6日至12日在北京大学作五次学术讲演。弗莱斯塔(Dagfinn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