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落实竞争中性规则,为不同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央"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企业微观层面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所有制和规模偏向,并检验了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所有制性质来看,国有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更多,但外资企业在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要强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三种产业政策工具对大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最大,说明我国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中性扭曲。上述效应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以及政府效率较高的地区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在行业内覆盖的企业范围越广、受益企业越分散,则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显著,对大型企业的政策偏向必然会引起行业内资源分散程度的降低,扭曲行业内的资源配置,进而抑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落实竞争中性原则以及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任之
关键词: 竞争中性,重点产业政策,规模化偏向,所有制偏向
来源: 经济管理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工业经济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 F424
DOI: 10.19616/j.cnki.bmj.2019.12.001
页码: 5-21
总页数: 17
文件大小: 259K
下载量: 841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e134daf1a8cf35f8befc41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