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幸见过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前妻安娜(斯拉夫籍人、作家)一面,惊艳于她的高雅气质,当时就不禁脱口而出:“真女神也!”经久难忘。
又想起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剧目的男主持人陈铎。其一脸沧桑,满头白发,那时少说也是“五十而知天命”了,但看上去却儒雅温文,风流倜傥,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书卷气。记得当时的老年人很多都喜欢收看这个节目,一来因为内容精彩、制作大气,二来也是冲着陈铎的气质和修养而去,想从他身上学一些东西。
气质、修养、学识、良知,这些皆是内在的东西,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靠长期修炼、恒久积累方可得之。试想,如果安娜嫁入豪门之后,一心一意过“金丝鸟”的日子,而不是入名校深造,致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无论她年轻时有多漂亮,恐怕老来也没有这一份令人目眩神迷的风采;如果陈铎年轻时热衷于吃喝玩乐,而不是埋头读书,冷静思考,修身养性,无论他年轻时有多英俊,恐怕老来也没有这一份高雅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老人的漂亮并非完全是与生俱来,而与后天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所谓“厚积薄发”是也!
第一,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是接受主体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价值目标。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开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注重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灌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接受者的接受意愿和接受目的。从时代趋势看,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在不断提升,对思想文化客体的选择性越来越强。如果没有接受主体的接受意愿,思想政治教育将越来越被动。因此,辨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本真目的、分析其遮蔽因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的有效对接将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重要课题。
“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个后天修养可以是诗书,也可以是音乐、美术、体育、风俗……甚至于一种对道德的追求,一种对家风的坚持,只要能陶冶性情,培育人格,滋润心灵,均可“修”出漂亮,“养”出精神,造就出一个人的修养来。
由于微课程需要在手机中运行,因此设计微信微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智能手机的性能,学习者善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等特点,基本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上面提到的“漂亮”老人皆受过教育,是否没有机会阅读诗书的老人就不可能拥有漂亮呢?否!笔者当知青时的干妈,世居大巴山腹地,未踏出山乡一步。她聪明能干,勤劳善良,虽一字不识,照样会唱山歌、会说古论今,说话幽默风趣,做事有理有节,对人古道热肠,故深得族人和村人的爱戴,为远近闻名的“第一美人”。看来,老人的漂亮还可以来自劳动和美好心灵,风土人情和山川名胜里也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c50ff2a906c624ef129eab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