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北京地区两种鹬类羽毛的扫描电镜对比观察

论文摘要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的鹮嘴鹬Ibidorhyncha struthersii、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不同部位羽毛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飞羽、尾羽和体羽主要有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相互啮合形成坚实的羽面来减少飞行阻力。两种鸟类的飞羽、尾羽及体羽的有钩羽小枝中的小钩、纤毛及腹齿数目恒定且相同,可以作为科级鉴定标准。无钩羽小枝中的疣状突起为新发现,数目恒定且不同,可以与绒羽中节状羽小枝节间长度指标作为属级鉴定标准。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观察与结果
  •   2.1 羽枝
  •     2.1.1 节状羽枝
  •     2.1.2 成翈羽枝
  •   2.2 羽小枝
  •     2.2.1 节状羽小枝
  •     2.2.2 有钩羽小枝
  •     2.2.3 无钩羽小枝
  •   2.3 羽小轴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夏晓飞,刘磊,王俊杰,曾朝辉,刘刚,李湘涛

    关键词: 反嘴鹬科,羽毛,扫描电镜,保护,分类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3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鸟类羽毛电镜特征和DNA分子特征的双重鸟类识别系统”(5174031),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项目“基于鸟类羽毛电镜显微特征和DNA鉴定的双重鸟类识别系统构建及应用”(2016400685627G234)

    分类号: Q954

    页码: 133-137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650K

    下载量: 46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a642773676ecfdc8dd6b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