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本着"世界战争"和"国际解决"理念,其外交兼有战时特点和战前惯性,侧重联英、联苏。1938年10月起,美日在亚太冲突加剧,美国对援华制日开始抱积极态度,而英国在欧洲持续受压,不断对日本妥协。国民政府开始调整外交中的英美主从关系,战时外交呈现英苏美并重的多元化格局。1939年8、9月间,苏德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欧战爆发。为加入英法阵营,使中日战争与欧战同时解决,国民政府一度考虑对德国宣战或撤使,但在国际局势极不明朗的情形下,决定不公开地选择"英法路线"。在此过程中,美国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政府不仅以美国作为决定欧战政策的"标准",更将之确定为外交的新重心。1939年后,美国明显加大援华制日力度,呼应及巩固了国民政府"首重美国"的外交决策,也使英苏两国相应退居中国外交"第二线"。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肖自力,蔡梓
关键词: 国民政府,抗日战争,中英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
来源: 历史研究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南抗战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6ZDA137),广东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广东抗日战争志”(GD18TW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K265;D693;D829
页码: 117-135+189
总页数: 20
文件大小: 327K
下载量: 799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91809f70dea8f673ff124d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