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涪陵页岩气田压裂后闷井工艺适应性初探

论文摘要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合自发渗吸、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了涪陵页岩气储层特性及其对压裂液渗吸和扩散的能力,探索了涪陵地区储层的渗吸及孔隙内部压裂液流动规律,评价了涪陵地区页岩气储层压裂后闷井的潜力,分析了储层物性对压裂后闷井效果的影响,并开展了压裂后闷井试验。结果表明:涪陵页岩气储层具有一定的压裂后闷井的潜力,压裂后闷井可有效降低试气阶段的压裂液返排量,增强储层与压裂液的相互作用,增加初期测试产量;层理和微裂隙发育程度、储层改造效果是影响闷井效果的关键因素,储层对压裂液的渗吸、扩散以及储层微裂隙的诱导是增强产能的关键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开展压裂后闷井提供依据和参考。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储层特征
  • 2 室内渗吸实验
  •   2.1 储层自发渗吸实验
  •   2.2 自发渗吸过程的核磁共振监测
  • 3 现场闷井试验
  •   3.1 试气阶段返排特征对比
  •   3.2 试气效果对比
  • 4 结论与认识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马莉,张驰,刘敦卿,廖如刚

    关键词: 压裂,闷井,渗吸,返排,涪陵页岩气

    来源: 特种油气藏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60)

    分类号: TE377

    页码: 147-151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362K

    下载量: 382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81ad3fa89fe6911625559b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