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陈孝斌:老人带孙:“甜蜜负担”再“美”也需补偿论文

老人带孙子,这份天伦之乐再“美”也需要补偿!因为“甜蜜的负担”长年累月下来,着实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特别是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

其二,文人籍贯、文人群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在论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时曾指出:“建安文学集中于邺都,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河南、山西两地在唐朝涌现出的诗人比较多,而明清两朝则比较少;江西在宋朝涌现的诗人特别多,此前和此后都比较少;江苏、浙江两地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盛,作家最多;岭南文学在近代特别值得注意。”[1](P8)

爷孙隔辈倍儿亲,打心底里讲,老人帮着带孩子,比我们自己其实更加尽心尽力。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带孙族,尽管很乐意,也还是自我调侃说,他现在的退休生活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照料孙子为中心,每天往返于菜场和家。当我每次听到父母在电话中讨论今天给孩子做什么吃的、教什么知识的时候,就感觉到事实上他们这一天的操心量、劳动量不亚于“正常工作”。

更何况,现在物价不菲,买玩具、买衣服,每个月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扣除孩子七七八八的花销后,他们的退休金剩下的也不多了。有几次陪父母逛街,看到合适的衣服,他们总是看了又看,最后还是舍不得买,说自己年龄大了也不爱打扮了,还不如给小孙子买两件漂亮的衣服。

“甜蜜的负担”再“美”也是负担,老人们并非天生就该无私付出。劳心劳力是他们对血缘亲情的珍视。倘若再让他们付出用辛苦了一辈子所换来的不多的退休金,那么我们就太过自我、麻木、无情。百善孝为先。向老人们馈赠物品、关爱健康是孝顺,为老人们减轻经济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支配权利同样也是孝顺。也许,现在我们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在“出人出力”上做得更多,但可以尽我们所能,在经济上给予更多补贴,让他们生活更暖心、更宽松。

《三十四章》曰:“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的展开为天然现象之“物”奠定了一种基本规律、秩序。“道”的“不自为大”是一种存在状态,意指“道”始终是“无私心”地“衣养”着天然现象之“物”。这样一种状态可以转化为一种价值准则,从而意味着“道”可以成为典范。

当然,补贴补偿,不仅在金钱,更加在情感。哪怕是一个认可和铭记,几句生活中的暖心话语,都可以温暖父母的心灵,减轻他们的倦意,让他们有所慰藉与释怀。有爱的家庭方能更显和睦。

(摘自《大众卫生报》)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78b654a974ceac86397f82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