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实践驱动:新中国律师制度研究70年

论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中国律师制度研究不断由"幼稚"走向"成熟"的70年。70年来,中国律师制度研究历经初始萌芽、恢复重建、全面发展、持续深入四个阶段,先后就律师制度阶级属性、律师性质及权利义务、域外律师制度的学习借鉴、律师职业特征、公职律师及值班律师制度的发展完善等多方面议题展开争鸣,形成了中国特色律师制度理论。回顾70年来中国律师制度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正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下,遵循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批判反思精神,注重对域外律师制度及理论的学习借鉴,中国律师制度研究才得以不断前进、日趋完善。展望未来,中国律师制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将愈发转向实证主义,研究视角上将更为倾向"内部视角",并将具有愈发鲜明的实践面向。

论文目录

  • 一、新中国律师制度研究的发展历程
  •   (一)律师制度研究的初始阶段:1949-1977
  •   (二)律师制度研究的恢复阶段:1978-1995
  •     1.律师性质研究
  •     2.律师管理体制研究
  •     3.律师权利义务研究
  •     4.域外律师制度的引介与比较研究
  •   (三)律师制度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1996-2012
  •     1.律师职业特征研究
  •     2.律师权利义务研究的发展
  •     3.律师赔偿责任制度研究
  •     4.对域外律师制度研究的深化
  •   (四)律师制度研究的持续深入阶段:2013年至今
  •     1.公职律师和值班律师制度研究
  •     2.律师职业政治性研究的发展
  •     3.对律师制度的反思研究
  • 二、新中国律师制度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基础动力:现代化建设实践
  •   (二)重要推力:域外律师制度及理论的引介、学习
  •   (三)科学方法:遵循实践导向、问题导向
  •   (四)精神驱动:坚持批判、反思精神
  • 三、新中国律师制度研究的展望
  •   (一)研究方法:转向实证主义
  •   (二)研究视角:由“外部视角”主导到侧重“内部视角”
  •   (三)更加鲜明的实践面向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福强,付子堂

    关键词: 律师职业,律师制度,实践面向,现代化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重点项目“中国法理学研究70年回理与评析(19492019)”(19AFX002)

    分类号: D926.5

    页码: 10-25

    总页数: 16

    文件大小: 1283K

    下载量: 844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53d9d5abe127927f73bb2b13.html